博学之是选自《礼记·中庸》的词语,原意旨在教人如何做到真诚,郑玄《礼记注》:“此劝人学诚其身也。”其中所讲的学习方法对后人的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试题来源: 解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出自《中庸》的名言强调了儒家学习和修身的方法,包含五个方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倡导广泛学习、深入思考、明辨是非、坚定实践,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反馈 收藏 ...
1 《中庸》讲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前一句的意思是:为学的几个层次,做事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去实行。后一句的含义是: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
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这句话出自于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 原文节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
《中庸·第二十章》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 正文 1 译文:要...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儒家的为学之道,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五个阶段。“博学”是指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广博地学习,广泛地涉猎,有丰厚的积累。“博”还意味着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解析 【解析】【答案】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确地分辨,要切实地履行。【考查知识点】文言翻译【思路分析与延伸】① 博学:广博地学习。② 审问:详细地问,指深入探究学问。③慎思:谨慎地思考。④明辨:明确地分辨。⑤笃行:切实地履行。 反馈 收藏 ...
材料段首先给出《礼记·中庸》中的经典句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然后重点就其中的两个词语“慎思”“明辨”进行解读,将其提到了“理性思考”的高度。最后引导考生拓展思维,“不只是治学,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都离不开...”,这就告诉考生,写作思路可以起于治学,终于学习生活。但离不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原文及译文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