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是河南省南阳市的简称,南阳地处南阳盆地,三面环山,宛字反映出了南阳的盆地地貌,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宛城之称。今南阳市下辖市辖区宛城区,也可称宛。地名由来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既反映了南阳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其生态环境。《说文解字》: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即Yuān)今讹作(Wǎn...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 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A. 桐柏山 B. 伏牛山 C. 大别山 D. 熊耳山
邓州市(古称邓县)邓州市位于宛城的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邓县,因地处邓水之阳而得名。邓县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和商贸要地,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州、郡、府的治所。邓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邓州古城墙、花洲书院等。在经济方面,邓州市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同时,邓州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阳,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①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②夏朝初,大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
南阳古城,即古宛城/建国前的南阳城。古宛城为夏,周、秦历朝兴建,两汉时代盛极一时,距今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西汉时南阳为天下五大都会之一,东汉时南阳曾作为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汉末时期一跃为天下第一大城市。在明代,曾经重修和兴建,是全国著名的古城之一。宛城历史 汉代 汉朝南阳城遗址位于南阳市城区的...
南阳,古称宛,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以下是对南阳古称“宛”的简要介绍: 一、历史渊源 “宛”字的由来:据史书记载,“宛”字源于上古时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南阳地处盆地之中,四周被山峦环抱,形似一个天然的“宛”字形区域,因此...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约2.6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71.31万人(2020年)。南阳位于南阳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一面水,西依秦岭,北靠伏牛山,东临桐柏山,南近汉江。南阳境内还有许多河流如丹水、白河、湍河、唐河等,古代水运曾经非常发达,是...
南阳为什么古称“宛”,难道是因为南阳盆地的地形四面高、中间低像“碗”?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约2.6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71.31万人(2020年)。南阳位于南阳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一面水,西依秦岭,北靠伏牛山,东临桐柏山,南近汉江。南阳境内还有许多...
南阳,这座古称宛的城市,坐落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是河南省内面积最广的地级市,其总面积高达2.6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该市常住人口已达971.31万人。城市北依伏牛山,西靠秦岭,东临桐柏山,南接汉江,三面环山一面水的地理位置独特。此外,南阳境内还流淌着丹水、白河、湍河、唐河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