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阳,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①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②夏朝初,大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
邓州市(古称邓县)邓州市位于宛城的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邓县,因地处邓水之阳而得名。邓县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和商贸要地,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州、郡、府的治所。邓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邓州古城墙、花洲书院等。在经济方面,邓州市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同时,邓州市...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 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A. 桐柏山 B. 伏牛山 C. 大别山 D. 熊耳山
南阳,这座古称宛的城市,坐落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是河南省内面积最广的地级市,其总面积高达2.6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该市常住人口已达971.31万人。城市北依伏牛山,西靠秦岭,东临桐柏山,南接汉江,三面环山一面水的地理位置独特。此外,南阳境内还流淌着丹水、白河、湍河、唐河等多...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约2.6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71.31万人(2020年)。南阳位于南阳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一面水,西依秦岭,北靠伏牛山,东临桐柏山,南近汉江。南阳境内还有许多河流如丹水、白河、湍河、唐河等,古代水运曾经非常发达,是...
1.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南阳市面积26509平方千米,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2019年,南阳市国内生产总值381498000000元,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精确到十分位是( )亿。
南阳,古称宛,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以下是对南阳古称“宛”的简要介绍: 一、历史渊源 “宛”字的由来:据史书记载,“宛”字源于上古时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南阳地处盆地之中,四周被山峦环抱,形似一个天然的“宛”字形区域,因此...
南阳古称“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南阳在汉代是全国的冶铁中心,汉冶遗址公园和汉冶路是南阳人对这段历史的纪念。下列有关叙述中蕴含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 曹植的“磁石引铁,于金不连”——“磁石”为四氧化三铁,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金 B. 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
在许多文化界的人士看来,南阳古称宛(yuan),是南阳人值得骄傲的一个读音。 《辞海》解释,“渊薮”一词出自“宛为大都,士之渊薮”一语中。并指出宛(yuan)县,为今河南南阳。 河南长垣县文化届泰斗、县志主编萧歧峻先生曾专门撰文,称赞南阳...
南阳古称“宛”应读作yuān。以下是对此读音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文献记载 《辞源》:一部重在溯源的古代汉语辞典,其中保留了“宛”指南阳时读“yuān”的读音。 《辞海》:1938年出版的《辞海》对南阳古地名“宛”字的注释是“於袁切”,即“yuān”音。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以及2002年再版的《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