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含义解释 南渡[ nán dù ] ⒈ 亦作“南度”。 ⒉ 渡水而南。 ⒊ 犹南迁。晋元帝、宋高宗皆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什么是南渡引证解释 ⒈ 亦作“南度”。 ⒉ 渡水而南。 引《楚辞·九章·哀郢》:“当 陵阳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记·晋世家》...
南渡镇,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地处溧阳市中部,东与溧城镇交界,南与社渚镇相邻,西与上兴镇接壤,北与竹箦镇毗连,镇人民政府距溧阳市人民政府1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24.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南渡镇户籍人口为74334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设南渡镇,为清代溧阳县四大镇之一。1983年8月,改为南渡镇。
但是,伴随着外族入侵或内部战乱,历史上发生了三次衣冠南渡,即永嘉衣冠南渡、唐衣冠南渡和建炎衣冠南渡。很不幸的是,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以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为主导的南渡,也就是北方的士大夫阶层跟随政权转移到南方,普通百姓大多数人是无法南渡的,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我们从“衣冠南渡”这个词汇,也可以知道...
乌江作为贵州省第一大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乌江,因震撼世界的长征而彪炳史册。 1935年3月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乘敌不备,成功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并迅速向乌江奔袭而来。3月29日,红军主力进入今金沙县沙土镇,并于3月31日至4月1日分别从...
南渡词人,即指北宋灭亡后逃到南宋的词人,南渡后都词风大变,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朱敦儒等。历史背景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宋都汴京,次年二月掳徽、钦二帝北返,北宋王朝覆亡。赵构称帝,建立南宋政权,随着金兵南下,被迫南迁,最终定都临安(今杭州市)。词风 南渡词人,相当一部分就是由北宋的一些...
一个政权在遭受入侵时大片国土沦陷,被逼退到中原以南,即为南渡。1937年日寇侵华,政府与人民流亡西南,是为第四次南渡。同样的命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演了三次,熟读历史的陈寅恪深知南渡的结局,故有“读史早知今日事”之伤,亦有“北归端恐待来生”之悲。《南渡北归》一书就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创作的,作者岳南通过...
南渡 南渡(Nandu),位于上海市奉贤,在县境西北部西渡镇,黄浦江南岸。因原为黄浦江南岸渡口,因名。又因地有石平板,与北大桥相对,故又称南大桥。清咸丰年间成集市。聚落跨金汇镇、西渡镇境。人口500。小店数家。
历史上,最出名的“衣冠南渡”经历,共有三次。第一次是晋建武年间,晋元帝司马睿率领洛阳军民南渡,于建康重新建立了政权。第二次是唐天宝年间(公元755年——公元762年),节度使安禄山悍然起兵、进攻唐朝帝都,导致出逃的李氏子孙及文臣将领,只能在四川一带盘旋等待机会。后因“黄巢之乱”,李氏成功在南方建立...
南渡 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 即有“南渡”之名 得江南山水之灵气,集吴越文化之精华,南渡镇是溧阳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商贸中心,在融合溧阳高新区、连接经济开发区、联通苏皖合作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