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过,如果单片机最小系统外接的晶振是12M的,那定时计数器加1需要的时间是1us,假如我们需要定时1ms,也就是需要定时计数器加的数值是1000(1000us=1ms),那么初值就是(65536-1000),再把这个值分离出高八位和第八位分别送给TH和TL两个寄存器,这样定时器初值就设置完成了。 前面介绍的定时器初值计算方法采用...
单片机定时器计算公式 1.晶振12M 12MHz除12为1MHz,也就是说一秒=1000000次机器周期。10ms=10000次机器周期。 65536-10000=55536(d8f0)TH0=0xd8,TL0=0xf0 2.晶振11.0592M 11.0592MHz除12为921600Hz,就是一秒921600次机器周期,10ms=9216次机器周期。 1可以按定时时间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定时器的时间常数...
以下是AVR单片机定时器初值计算的方法: AVR单片机的定时器初值计算与51单片机类似,可以通过常规方法、递推或查表法来计算。 以常规方法为例,假设定时器的工作频率为F,计时周期为T,定时器的分频系数为N。则初值的计算公式为: 需要注意的是,AVR单片机的定时器有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
开发的时候可能会根据需要更换不同频率的晶振(比如c51单片机,用11.0592M的晶振,很适合产生串口时钟,而12M晶振很方便计算定时器的时间),使用插接式比较方便。 对12MHz 1个机器周期 1us 12/fosc = 1us 方式0 13位定时器最大时间间隔 = 2^13 = 8.192ms 方式1 16位定时器最大时间间隔 = 2^16 = 65.536ms ...
1. 51单片机的定时器工作原理是基于加一计数,直到达到65536(即2^16)时溢出。2. 定时时间由设置的初值决定,如果每个脉冲为1微秒,要实现50毫秒的延时,需要50,000个脉冲。3. 初值分为高8位和低8位,高8位代表的是256的倍数,因为1的十六进制表示为0001H,等于256。4. 低8位的初值最大为255...
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计算 机器周期=12/晶振频率=12/(6*10的6次方)=2us (2的13次方-X)*2*10的-6次方=1*10负3次方 2的13
假设我们的单片机采用内部时钟源,频率为8MHz,定时器的分频因子为64,我们希望定时器在10ms的时间间隔内计数完毕。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时钟源的频率经过分频后的实际频率: 实际频率=8MHz/64=125kHz 然后,将实际频率代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初值: 初值= (2^8 - 1) - (125kHz/10ms) = 31 - 12.5 = 18.5 ...
在典型的定时器工作模式下,定时器的计数初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初值= 65535 - (预置值 × 系数) 其中预置值是我们需要设定的定时时间,系数是定时器的时钟周期。对于常用的定时器工作模式,时钟周期通常为机器周期的倍数。 3. 如何选择预置值和系数 在使用单片机定时器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定时时间,然后...
单片机定时器的初值计算方法是基于定时时间的计算公式。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公式计算出定时器的时间常数X:定时时间T=(2的N次方-X)12/单片机晶振频率。N代表定时器的工作方式,方式0时N=13,方式1时N=16,方式2时N=8。根据定时时间和工作方式,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时间常数X。然后将X转换成二进制数,其中...
1、计算定时器计数频率:定时器T0在方式2下,每个计数周期为12个晶振周期,因此计数频率为6MHz / 12 = 500 kHz。2、计算定时器初值:要实现0.5ms定时,需要定时器T0计数500次,因此初值为 65536 - 500 = 65036 (0xFC1C)。对于定时器T1,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需要实现的定时时间,无法直接计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