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卷上。具有补脾升阳泻火之功效。主治饮食损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别名 泻阴火升阳汤(《玉机微义》卷十)、升阳泄火汤(《准绳·类方》卷一)、升阳降火汤(《便览》卷一)。歌诀 补脾泻火升阳汤,升柴参芪苍术羌;黄芩黄连石膏草,脾胃阳升阴火降。组...
惊蛰养生,贵在顺势而为。 三汤二法,看似寻常,却暗合《周易》“与时偕行”之道。正如清代医家徐大椿所言:“用药如用兵,养生如治国。” 春日升阳,不仅为祛病,更为全年气血畅达、阴阳调和奠定根基。一碗汤,一拍一揉,皆是向天地借一份生机,助身心与...
李东垣之所以给这个方子取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因为这个方子的主要功效就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可以说,李东垣创制这个方子,也是颇为费了一些心思的,因为这个方子,既是补泻兼施,又是升降同用,这可不是一般的方剂能够兼顾的。所以说,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作为《脾胃论》第一方,是有它的道理的,...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立方充分反映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李氏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始病热中”,此“热中”即由“阴火”所致。“阴火”产生的原因是脾胃虚损,阳气不升,伏化阴火;或由津伤血弱,内燥化火;或谷气下流,湿火结合;或因心君...
补中升阳汤 【组成】 黄芪24克,陈皮12克,人参(另煎)、炙甘草、白芍、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9克,黄连、羌活、独活、防风各6克。【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用法】每日l剂,早、晚温服。【功效】补中,益气,升阳。适用于脾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益气升阳汤,中医养气补虚类药汤。组成 黄芪、党参各15~30克,白术、当归各15克,紫河车12克,陈皮、柴胡、甘草各6克。加减 中虚下陷加人参、桔梗;肾阳虚较甚加巴戟天、肉苁蓉、鹿角胶;肾阴虚较甚加服六味地黄丸;若阴虚兼有虚热可用西洋参代党参,加知母、沙参。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 用...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由柴胡、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组成的,具有补脾...
升阳汤与升阳除湿汤都是李东垣治疗泄泻之方,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 相同之处是均有泄泻、肠鸣、小便黄,皆治以升阳法。 差异之处在于湿邪之轻重,升阳汤证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薄不多,偶尔泄泻,湿邪较轻,故仅予升阳即可,用黄芪、柴胡、升麻升发清阳,...
拟以补中升阳、除湿泻阴火为法,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党参、黄芪各15g,苍术、白术、当归、陈皮、法半夏、枳实、栝楼皮、栝楼仁、火麻仁、泽泻各10g,柴胡、炙甘草各6g,升麻5g,黄连3g。5剂后,低热恶寒均退,头昏耳鸣消失,大便通调,肛门坠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