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唯识十大论师,又作十论匠。即:(一)护法,梵名 Dharmapāla(音译达磨波罗)。(二)德慧,梵名 Gunamati(音译窭拏末底)。(三)安慧,梵名 Sthiramati(音译悉耻罗末底)。(四)亲胜,梵名 Bandhuśri(音译畔徒室利)。(五)欢喜,梵名 Nanda(音译难陀)。(六)净月,梵名Śuddhacandra(音译戍陀战达罗)。(七...
二、德慧,梵云窭拏末底Gu&ndotblw;amati,安慧之师也。三、安慧,梵云悉耻萨末底Sthilamati又Sth&imacron;ramati,糅杂集论持俱舍论破正理论为护法论师同时之先德,南印度境逻罗国人。四、亲胜,梵云畔徒室利Bandhuśri,世亲同时人,本颂初行,先作略译。五、欢喜,梵云难陀Nanda,胜军论师之师也。六、净月...
所谓十大论师,据法舫法师的“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一篇五章四节所介绍的世亲后共有十一位论师:陈那、德慧、安慧、护法、难陀、净月、亲胜、火辨、胜友、最胜子、智月。其中除了陈那,即是通常所说的释唯识三十论的十大论师。 其中的除了陈那、安慧、德慧、是世亲的弟子(德慧又有人把他算作安慧系下)。难陀...
此际瑜伽行学派的理论已成为大乘佛教的主流,研究者极多,世亲寂后的百年之间,许多学者竞为三十多作释论,其中最著名者有十位,后世称为十大论师。十大论师的名字是:亲胜、火辨、德慧、安慧、难陀、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人。参阅别释条。 更多:https://www.bmcx.com/ ...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详细记载了这十大论师的故事。亲胜、火辨与世亲生活在同一时期,他们在《唯识三十颂》初发表时,率先给出了初步的解释。德慧与陈那同时代,是安慧的授业恩师。净月、难陀、安慧等人也属于同一时代的学者。护法是陈那的弟子,而胜友、最胜子、智月又都是护法的门徒。在理论观点...
以下是十大论师的详细介绍,包括他们的中文名、梵文名以及对应的中文译音:中文名:亲胜,梵名:Bandhuśri,中文译音:畔徒室利 火辨,梵名:Citrabhāņa,中文译音:质呾罗婆拏 德慧,梵名:Guņamati,中文译音:寠拏末底 安慧,梵名:Sthiramati,中文译音:悉耻罗末底 欢喜...
现在我们要介绍其中最伟大的几位论师。 陈那 陈那(Dignaga 大域龙)是南印度人,先在小乘犊子部出家,后随世亲学唯识及因明,他著有“集量论”、“观所缘缘论”、“掌中论”、“入瑜伽”、“俱舍论注要义灯”、“因明正理门论”等。 对于唯识学方面,他在观所缘缘论中成立了根尘唯识义,又在集量论中立心...
唯识十大论师名词解释:古印度僧人亲胜(Bandhusri,约410—490),火辨(Ci-trabhāna,约410—490),德慧(Gu-namati,约440—520),安慧(Sthira-mati,475—555),难陀(Nanda),净月(Suddhacandra),护法(Dharmapā-la,约六世纪中叶),胜友(Visesami-tra),最胜子(Jinaputra),智月(Jnā-nacandra)。他们因注释《唯识...
达摩波罗,译作护法。六世纪印度达罗毗萘国建志补罗城人,为该国大臣之子。印度十大论师之一。尊者自幼崇信佛法,于数百里外的寺院出家为僧。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载,时佛教衰微,国王崇奉外道,特地请来一位外道论师与寺中僧众进行辩论,如外道论师获胜,将禁止佛教流行。僧众害怕失利,无人出场。值此危难之际,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