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乘观法 [ shí chéng guān fǎ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í chéng guān fǎ ] 观察法度。 佛教语。指观心。参阅唐湛然《止观大意》。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任重道远 众志成城 再接再厉 前仆后继 安之若素 扶摇直上 有恃无...
所谓十乘观法,就是我们修学佛法必须要掌握的十大要点,也就是佛法的十大根本。第一、观不思议境。也就是说,当下一念之心,所谓“百界千如三千性相,即是不思议境界,也是吾人现前一念之心”,而“心境缘览,系法于心;心法和合,名曰三皈体”。 《天台四教仪集注》云:“为九乘之根本,称本修九,方堪...
十乘观法 摘自:佛学大词典 乃天台宗修圆顿止观于预备条件二十五方便修毕后,为正观对象之轨范的十种观法。用此十法,由因至果,故谓十法成乘观,略称十乘观法。又作十种观法、十乘轨行、十观成乘、十法成乘、十法成观、十法止观、十重观法、十乘观、十乘或十观。因能安住众生心,故以坐处喻之,而有...
【静权法师:藏教十乘观法】 已将譬喻结合正说,现在,再来正解十乘观法。藏、通、别、圆四教,都讲十乘观法,名目虽同,内容大异。 第一、观正因缘境 藏教是可思议的法门,所以不观不思议境,...
圆教之《十乘观法》是:一,观不思议境;二,真正发菩提心;三,善巧安心止观;四,破法偏;(即以圆三观破三惑偏)五,识通塞;六,道品调适;七,对治助开;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无法爱(又称离法爱)。 此观法虽有十种,由于修习者根有利钝,故证道有迟速。上上根者,仅用第一种观法,即观不思议境,即能证...
修行十乘观法,首先从观不思议境开始,观察当下一念,理解其空、假、中三谛的融摄,无固定迷悟因果。此境是心性之妙,修行者需以此为观照。上根人可在此基础上具足十境十观,初入真因之境,而中下根人则需从第二观行开始修炼。其次,发真正菩提心,即慈悲心,与不思议境同时并举,非前后之别。
十乘观法 十乘中,又以“观不思议境” 为观行总体,从第二至第七是辅助修观的方便权巧,第八“知次位”以下,是表明进趣方法。依行者的根机,上根行人,初观不思议境,即进初住位。中根行人,从第二“起慈悲心”至“对治助开”,次第修观,能悟人中道实相。下根行人,从第一至第十,皆领顺序渐修,才能...
40:20 宗镜·无生之旨106 53:10 宗镜·无上菩提107 01:45:42 宗镜·菩提之相108 42:39 宗镜·真见无见109 34:37 宗镜·如理思维110 43:10 宗镜·梦中佛事111 37:36 宗镜·佛道不远112 53:26 宗镜·历位修证113 30:24 宗镜·一念三千114 59:13 宗镜·十乘观法115 43:46 有...
在论十乘观法前,先述十境,因为十乘观法均是在十境上立观的,所以一境有十观,十境便有百观法,而且,境中有境,粗细深浅等各有差别,故境智观法便有无量了,这只有在具体的修习中,方能真正体悟。 1、十境:(1)阴境,即色受想行识的五阴之境,取第五识阴中的第六意识作为入手的观境,因为它时时现前,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