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百界千如三千性相,即是不思议境界,也是吾人现前一念之心”,而“心境缘览,系法于心;心法和合,名曰三皈体”。所以说,百界千如等,在这里就是三皈依,就是佛法之根本,“为九乘之根本,称本修九,方堪入道”。我们的心,“若能返观一念者,而能观之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所观之境当体...
十乘观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更多:https://www.bmcx.com/ 乘是车乘,行者修佛道,如驾大白牛车,直达涅槃宝所,故名为乘。此十乘,虽标为十,只有一法,即观不思议境,其余皆是资助作观之法,合之为十种,故称十乘。第一观名观不思议境,即以能观之智,观自心中,微细的妄念,此妄念即一切法的起源...
十乘观法,是一种深奥的修行法门,依据《法华经》中的《譬喻品》进行阐述。此法分为十观,根据不同修行者的根性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对应不同的修行步骤。上根者仅需修第一观,即不思议境,通过破除无明,达到初住境界。中根者则从第二观发真正菩提心开始,至第七观对治助开,同样破除无明...
藏通二教,都带有二乘法,但到别教就完全讲菩萨乘了。此外,“不同圆教纯佛法”,也跟圆教不同。圆教彻因彻果讲的都是纯粹的无上佛法,一入手就是以佛法界为所缘,一路上从修因到证果,都是未离开佛法界,故名纯佛之法。而别教所诠释的成佛之法,得次第的来,先修空观断见思惑,其次修“假”观断尘沙惑...
修行十乘观法,首先从观不思议境开始,观察当下一念,理解其空、假、中三谛的融摄,无固定迷悟因果。此境是心性之妙,修行者需以此为观照。上根人可在此基础上具足十境十观,初入真因之境,而中下根人则需从第二观行开始修炼。其次,发真正菩提心,即慈悲心,与不思议境同时并举,非前后之别。
十乘观法含义解释 十乘观法 [shí chéng guān fǎ] 天台宗为进修初住所实际熏修的十种观行法门。十乘观法字义分解 纠错 十 拼音:shí,部首:十,总笔画:2,结构:单一结构 十字解释:shí 1. 数词。九加一的和 2. 序数第十 3. 表示完全、完满到了顶点 十字笔顺:一、丨 十字组词:十二、三十、十年、...
此观法虽有十种,由于修习者根有利钝,故证道有迟速。上上根者,仅用第一种观法,即观不思议境,即能证道,不必遍历后九种观法。根器稍次者,历二至七种观法不等。根器最纯者,则须遍历十种观法,始能证道。 凡欲修此《十乘观法》,据《摩诃止观》所说,必用二十五种方便作先导,然后方可修此十乘观法。二十五...
第三十一课 天台十乘观法 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大白牛车的喻意,在《摩诃止观》里建立了十乘观法。这由十法而成乘的善巧安立,可使上中下三根行人都能修习圆顿止观,直至成就佛道。因此这十乘妙观可圆摄一切观法,是十分广博的行持法。 十乘观法的次第是: ...
十乘观法,这种观法说老实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是上根人。我们是什么根?下根,老老实实的话,确实是下根。下根人用什么方法?我们前面跟诸位详细介绍过,下根人就得要效法智者大师,老老实实用“五停心观”的方法,把我们念头止住,不善的念头止住;用“五品观法”来修行,五品观是积功累德。五停心是断恶,...
在论十乘观法前,先述十境,因为十乘观法均是在十境上立观的,所以一境有十观,十境便有百观法,而且,境中有境,粗细深浅等各有差别,故境智观法便有无量了,这只有在具体的修习中,方能真正体悟。 1、十境:(1)阴境,即色受想行识的五阴之境,取第五识阴中的第六意识作为入手的观境,因为它时时现前,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