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羲之草书十七帖》是北京载道文化公司制作出版的古籍还原再造藏书,是国学书法艺术类典藏精品。关于本书 《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书写时间为东晋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年—公元361年),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共收录了王羲之的信札二十八件,记录了王羲之草书笔法的演变和...
王羲之《十七帖》全集+释文! 《十七帖》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 书画禅 王羲之花了14年写了28幅作品,合起来却叫《十七帖》,咋回事? 一笑聊知发表于趣说中国...
《十七帖》收入王羲之书帖 29 种,历来被不少书家、学者视为最能代表王羲之草书面目的刻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文物馆所藏宋拓本,为该帖唐代摹刻之 “馆本” 系统中 “僧权” 二字全本,全帖完整无缺,楮墨精善,隐约可见宋拓本中常见之帘纹,经名家递藏。此本有梁同书、王文治...
他的草书《十七帖》同样是“教科书”级别 单看《十七帖》这个名字 你可能会以为它是由十七个帖组成 其实不然 《十七帖》因第一帖首“十七”二字而得名 是由王羲之的29篇书信“拼接”而成 书信内容涵盖王羲之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的寄托了对亲友的思念 △《积雪凝寒帖》【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
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草书学习者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王羲之草书中的地位相当于王羲之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朱熹的品评一方面恰当地阐释了《十七帖》的艺术特色,另...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十七帖》凡27帖,134行,1166字。唐太宗李世民甚爱此贴,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而历代书家与文人对《十七帖》都十分推崇...
中国书法典库十七帖 作者是陈连琦 编 《十七帖》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速《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
毫不夸张的说,“冯铨本”还原了真迹样貌,乃最精善的传世拓本,即便放大10倍仍无瑕疵,清顺治七年,此作被冯铨收藏,并评价曰:“余所藏右军《十七帖》刻本多矣,无如此刻。……宜保护之。”目前藏于开封博物馆,1990年7月,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宝”,卷尾有唐太宗大草“敕”字,另附小正书“...
《十七帖》是202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东晋]王羲之。内容简介 《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二十九封信札,共九百四十三字,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347—361),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