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文化遗址,即薛河流域部落,是中华大地上人类生活的最早的地域之一。一是从出土的石铲、石斧、磨盘、磨棒、鹿角锄、蚌镰和窖藏的谷物来看,当时的农业生产从耕作、播种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工具,原始农业初具规模,农业生产已是他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定居生活得以巩固的重要保障。二是通过出土...
北辛文化距今为7000年至6000年左右,前后延续了约一千年,是大汶口文化的直接源头。这件被精心保护的陶鼎是滕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又被称为陶盖鼎。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盖鼎,它的盖子堪称完美。陶盖鼎的美观、实用,使烹饪效率极大提高,由此也悄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堪称是七千多年前的一次厨房革命...
在山东地区,北辛文化相对年代也早于大汶口文化,因此它是山东大汶口文化发展的源头,它的发现与研究将山东、苏北、皖北地区的史前考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从出土的遗物和建筑遗迹看,北辛文化遗址曾是一个氏族部落的聚居地,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和内涵,被视为目前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
北辛文化:孕育东方最早的农耕文明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在环鲁中南山地周围的兖州、曲阜、泰安、平阴、长清、济南、章丘、邹平、汶上、张店、青州、莒县、临沭、沂南、兰陵和滕州等地,都发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北辛遗址坐落在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北首薛河故道边。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滕州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北辛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获得的含碳标本经放射性碳化测定,距今约为7345年,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早期、母系氏族社会渐趋繁盛的...
北辛文化,得名自山东滕县的北辛遗址,1978年至1979年,该遗址被发掘出窖穴、灰坑、墓葬等遗迹以及大量遗物。根据不同层位的堆积情况,北辛遗址的文化遗存被分为三个时期。碳14测定的数据显示,其早期的堆积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5875年,与磁山、裴李岗文化同期。而晚期遗存,则与后冈一期文化相似,年代在公元前4550...
北辛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北李村北部的北辛山南麓,是北辛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1954年至1955年,中国考古学家对北辛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 4. 4.1 北辛文化的社会组织呈现出一定的等级制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较早期的阶段,北辛社会组织可能仍然是以氏族为基础的,但到了较...
北辛文化的文明和地位 我们滕州的先民,在这里创造了7000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先进的文化地区。总的来说,北辛文化创造了16个文化之最、文明之源。 1、最早的部族村落在这里出现 滕州最古老的村庄,7300年前的村落,就是北辛。北辛遗址,即薛河流域...
北辛文化得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辛遗址的发掘。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及汶河、泗河流域,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年之间。典型的遗址除北辛遗址外,还有泰安大汶口遗址的下文化层、兖州王因遗址的下文化层等。北辛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如下:房子多为带门道的椭圆形和圆形半地穴式,室内灶面与居住面持平。墓葬以长方形土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