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意义 北辛文化遗址,即薛河流域部落,是中华大地上人类生活的最早的地域之一。一是从出土的石铲、石斧、磨盘、磨棒、鹿角锄、蚌镰和窖藏的谷物来看,当时的农业生产从耕作、播种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工具,原始农业初具规模,农业生产已是他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定居生活得以巩固的重要保障。二是...
北辛文化得名于北辛遗址,北辛遗址得名于官桥镇北辛村,北辛村地处于薛河故道南岸。薛河是古薛一带的母亲河,因此也就孕育了北辛文化,孕育了东方最早的农耕文明。北辛遗址是196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薛河两岸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78年冬和1979年春,由中央考古队和滕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
北辛遗址位于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部薛故河南岸,其年代今约7300至8400年,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北辛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滕州,古乃“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北辛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滕州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孟尝君、毛遂的故里。贞观...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具体地址为枣庄市滕州市坝上村。该遗址是中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300至8400年,面积约5万平方米,被国家命名为北辛文化。 发现与考古发掘:1964年,在山东省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该遗址,随后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 出土文物:出土了大量...
在遗址博物馆前耸立的雕塑,是1978年在北辛遗址考古出土的北辛鼎,为75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繁盛时期的典型陶器,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盖鼎。在滕州市博物馆内也有该鼎的实物,是滕州市博的一件镇馆之宝。北辛遗址位于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面积约5万平方米。该遗址在1964年全省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
北辛遗址坐落在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北首薛河故道边。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滕州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北辛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北辛遗址坐落在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北首薛河故道边。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在济南西郊的田家庄遗址,考古学家们惊喜地发现了北辛文化的踪迹。北辛文化,这个距今约7500-6100年的考古学文化,是以滕州北辛遗址命名的。这次发现不仅证明了鲁北地区也存在这种以黄褐色圜底器和三足器为主要器型的文化,还为我们揭示了济南地区后李文化的去向,同时也为大汶口文化的起源提供了线索。🔎 ...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枣庄市滕州市坝上村,具体在滕州市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北辛文化遗址是中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300至8400年。该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达1米以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964年在山东省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多次...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北部,地处泰沂山系余脉西南麓延伸地带的山前冲积平原**。北辛文化遗址是北辛文化的命名地,这一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黄淮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北辛遗址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位于滕州市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面积约5...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薛河故道的北辛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古代先民从事生产活动的理想的区域。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文物普查队来滕县(今滕州)考查,发现了北辛遗址。1978年秋、1979年春对北辛遗址进行了两次历时85天的发掘。发掘面积2583平方米,获得十分丰硕的成果,发掘中获得的含碳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