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特征是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包涵体,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统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种常见病。包涵体肌炎占炎性肌肉疾病的15%~28%,好发于中老年人,与年龄密切相关,多在50岁以上发病。该病病程进展缓慢,受累肌肉具有特定部位,可能与免疫介导有关,也可能为一种肌肉变性病。
由于包涵体肌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吞咽能力退化,可选择流质、固体食物、米糊剂及胶冻样食物等较软的食物。 需减慢进食的速度,增加患者食物的摄入量,避免产生营养不良或发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吞咽、呼吸困难,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口腔分泌物外流...
包涵体肌炎是指以光镜下观察到肌膜下或肌纤维中央内出现镶边空泡,电镜下观察到肌质或肌核内出现管丝状包涵体的炎性肌病。本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以进行性的肌无力、肌萎缩为临床特点,好发于 50 岁以上男性。 查看更多 包涵体肌炎影响寿命吗 骆康凯副主任医师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 ...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特殊类型。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浆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包涵体肌炎起病隐匿,缓慢进展,首发症状约 70%为下肢近端无力,也可为下肢远端、上肢或四肢均匀无力起病。肌无力可对称或不对称,随着病情进展,远端肌无力可达50%,但仅有35%其远端无力的程度达到或超过近端无力。最易受累...
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质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1971年Yunis首先使用这一名称。1978年Carpenter对14例IBM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正式确立了IBM为一独立疾病。1995年Griggs等发表了专题文章,提出了IBM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标准,进一步确定了IBM的临床...
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质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1971年Yunis首先使用这一名称。1978年Carpenter对14例IBM的临
包涵体肌炎 包涵体肌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主要表现为肌无力以及肌萎缩等症状,预后一般。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 别名: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 s-IBM 英文名:Inclusion body myositis 发病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症状:四肢无力吞咽困难 多发人群:50岁以上的男性...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主要累及骨骼肌。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通常隐匿起病。患者的肌肉组织中会出现特征性的包涵体,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涵体肌炎可影响身体多个部位的肌肉,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四肢近端、远端肌肉等。患者往往会逐渐出现肌肉无力的症状,比如上肢抬举困难、下肢行走费力等,还可能伴有...
包涵体肌炎 通常,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肉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这种病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免疫反应异常和病毒感染。 包涵体肌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肌肉组织,导致炎症和肌肉损伤。症状可能包括肌肉疼痛、僵硬和逐渐恶化的无力感。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肌肉活检、血液检查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