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件的传递速度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所不同,常见的有“马上飞递”、“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等标识。其中,“八百里加急”是最高级别的传递方式,速度极快。以唐朝为例,最紧急的通讯要求日行五百里,用的马匹无疑是御马级别,速度惊人。而“八百里加急”则更快,即使在现代眼光看来,这样的速...
当时的通信手段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完善,直到“八百里加急”这一形式的出现,使古代通信手段达到了顶峰。有诗人曾这样描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暗赞了“八百里加急”运送速度之快,当日采摘、当日送到,惹得杨贵妃嫣然一笑。其实,强大的速度背后,是驿丁们艰苦的劳作付出和严苛的管理制度。只要有...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按照正式的官方文件和历史记载,600里加急已经是帝国内部飞马快递的最高速度了。在大清会典等正式文件中,并没有记载过"八百里加急"这样的说法。那么关于八百里加急的说法其实主要来自于野史和民间传说。据推测,自秦初到清末,只有两次动用了所谓的八百里加急。首次是公元755年,安禄山发...
在唐朝,安史之乱爆发,驿站工作人员仅用6天跑了3000里,将消息传至唐玄宗手中。八百里加急相当于现代特急件,与现代特急件的速度相近。现代快递运输也设置节点,将文件输送到对应节点,再由专人按目的地进行输送。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的快递系统中得以延续。综上,虽然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与现代快递相近,但成本高昂,仅...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军事情报传递的最高等级,如果公文上标注有“马上飞递”的字样,则规定传递速度要达到每日三百里。如有紧急军情,视情况可分为日行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到日行八百里。八百里加急是一种极限方式,必须是十万火急的军情,往往能跑死马、累死人。唐代的八百里相当于现在的726里,也就是说...
在唐代时期,快马请求一天可以行进180里左右,而最快的要求则可以达到日驰500里。在执行“八百里加急”任务时,传递者通常会以最快的速度前行,以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到达。历史应用:“八百里加急”在古代战争和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得朝廷能够迅速掌握各地的军事和政治动态,从而做出及时的决策。例如,...
一、古代800里加急的背景 在古代,信息传递手段相对落后,没有现代的电话、互联网等便捷工具。因此,为了迅速传递重要信息,古代政府便设立了驿站制度,通过驿站间的快马传递信息。而“800里加急”便是这一制度中的最高级别,意味着信息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跨越800里的距离。二、800里加急的速度 要理解800里加急的...
所以驿站由此创建,它的运作思路就是在布满全国的官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建立一个驿站,让在两个驿站之间跑的马匹和骑手保持最快的速度。因此这个八百里加急是由全国上下数百个驿站一段一段的接起来的,每一段驿站之间的马匹和骑手都在“百米冲刺”。作为军事机构,驿站运行起来自然是有着很靠前的优先级的,在平时就是...
当时的唐明皇的妃子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可是荔枝是江浙一带的产物,以当时的快递速度来看的话,根本不可能在72小时之内送到长安城。所以为了让自己心爱的杨贵妃高兴,唐玄宗专门安排了当时速度最快的“快递”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八百里加急来为杨贵妃送荔枝。然而八百里加急在古代并不是随便可以用的,只有到了那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