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格是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过格”。《太微仙君功过格·序》称:“修真之士,明书日月,自记功过,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自知功过多寡。”①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易经》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河图·纪命符》...
书中提到凡要成天上仙人者,要积1200善;愿成地上仙人者,要积300善。这种计算功过的作法,在宋代之后,发展成「功过格」一类的善书。至明清,「功过格」便十分盛行了,形成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功过格」着重于日常伦理的道德实践,以有效维系人际之间的伦理、社会道义的维护为目的。因此,功过格主要是融合了道教...
功过格是道士用来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过格”。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道教以此作为道士自我约束言行、积功行善的修养方法,体现了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思想。 功过格的具体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把日常行为中的各种善行与恶行分别给出相应的分数,使道德价...
包筠雅指出,这一时期功过格的写作者、编撰者和支持者对功过格社会功能的理解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功过格不再只是个人完善自身的工具,更是完善社会的工具,“功过格文本现在成了指导行动的百科全书,它被设计来指导每个人,使他们的行为与其社会地位相符。纵观整个17世纪,功过格是为改善社会无序和阻止道德腐败而绘制的...
《了凡四训》功过格之——记过 一、准一过(记作1过的,以此类推): 1.没一人善。 对一个人的善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役人畜不怜疲顿。 对为自己服务的人或牲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妄自做大。 3.唆一人斗。 教唆一人… 知乎用户X927kv 《了凡四训》之立命之方 《了凡四训》为明朝袁了凡居士著,...
功过格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大词典 逐日登记自己所行之善恶事,藉以考查功过之表格或书籍,称为功过格。即将人类行为之功过善恶予以分类,并明定善恶之点数,依此作为判定行为之标准,并作为权衡鬼神降与福祸之依准,乃属劝人行善之书。此种藉善恶之多寡而决定鬼神降福祸之思想,最早见于...
弟子规 功过格(简要版)《弟子規》功過格学人果能依此《功过格》,日日诚敬反省、检点己之过失、烦恼习气,持 之以恒。假以时日,定有显著之功效,修学功夫方不唐捐。且此生断恶修善,发愿求 時間:二零年月受持人:生净土,自度度他之广大心愿,亦方能圆满成就! 總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
功过格的内容条目分门别类,充溢其中的往往是儒家道德说教。”也就是说,儒家思想是主流观点,所以功过格将其作为判别、厘定的标准。 C 项,曲解文意。《太微仙君功过格》不是最早的功过格,而是“现存最早的功过格”; D 项,以偏概全,滋养、丰富功过格基本内核的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理念,三家的价值导向是...
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过格”。《太微仙君功过格·序》称:“修真之士,明书日月,自记功过,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自知功过多寡。惫Χ嗾叩酶#嗾叩镁獭5澜桃源俗魑朗孔晕以际孕小⒒π猩频男扪椒ā 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易经...
功过格的产生 功过格是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人们将自己的日常言行,每天进行评估打分,善言和善行为记入“功格”,并打上正分;恶言与恶行记入“过格”,并打上负分,月底进行小计,每月一篇,年底再将功过进行总计。功过格可追溯到道教经典《太平经》。该书称,只要人们将自己的日常言行记录在“天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