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格是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过格”。《太微仙君功过格·序》称:“修真之士,明书日月,自记功过,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自知功过多寡。”①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易经》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河图·纪命符》...
《了凡四训功过格》——功与过解释全文 记功 一、准100功(记作100功的,依次类推): 1.救免一人死。 (解释)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2. 完一妇女节。 (解释)成全一个妇女的节操。 3.阻人不溺一子女。 (解释)阻止人溺死一个子女。 4.为人延一嗣。 (解释)为人延续一个子嗣。 二、准50功(记作50...
功过格的内容条目分门别类,充溢其中的往往是儒家道德说教。”也就是说,儒家思想是主流观点,所以功过格将其作为判别、厘定的标准。 C 项,曲解文意。《太微仙君功过格》不是最早的功过格,而是“现存最早的功过格”; D 项,以偏概全,滋养、丰富功过格基本内核的是“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理念,三家的价值导向是...
功过格是道士用来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过格”。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道教以此作为道士自我约束言行、积功行善的修养方法,体现了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思想。 功过格的具体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把日常行为中的各种善行与恶行分别给出相应的分数,使道德价...
功格 语善 劝化一切害人之事。十功至千功。 劝化一人成德。二百功。 劝化一人向善。常人三十功。士人一百功。官长五百功。 劝化一家勤俭。百功。 劝化嫖赌奢淫一人回心。百功。 劝止一人赌。五十功。 劝止一人嫖。五十功。 劝止一人堕胎。二百功。 劝止一人溺女。五百功。 劝人一孝。不从十功。从者百功...
第一节 劝善书、功过格的出版 现世报思想的流行,使得指导行善的的劝善书也流行开来。劝善书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采用了“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纪事和说理。纪事主要是以记录某些历史人物的的善恶行为及其所获得的不同报应结果,以行善获福,作恶遭殃的事实来宣扬报应思想,如《迪吉录》;说理主要是以说教的方式...
明代佛教「冷知识」20则|佛教「功过格」(不可思议的历史)8. 数算一下自己的善恶 提起笔来,纪录自己今天的行为,计量一下:让位给老幼妇孺,5功;拿食物给流浪狗吃,1功;和妈妈顶嘴,3过。将人的行为分为善与恶,分数化,列出等级,功过可以积累增减。当然,旁边还有位监管人民过失的神,如灶神、司命等...
功过格的产生 功过格是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人们将自己的日常言行,每天进行评估打分,善言和善行为记入“功格”,并打上正分;恶言与恶行记入“过格”,并打上负分,月底进行小计,每月一篇,年底再将功过进行总计。功过格可追溯到道教经典《太平经》。该书称,只要人们将自己的日常言行记录在“天券”上,...
《当官功过格》是功过格的一种变体,尤其适合于官员自我修养,更关注于官员应遵循的行政道德。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晚明士人通过《功过格》进行民间教育,对于规劝和警示官员的《当官功过格》关注不够。因此,本节将首先简要介绍晚明《功过格》出现的背景,然后详细阐述官员如何使用《当官功过格》进行自我修行,最后...
“功过格:旧时崇奉封建礼教或佛家戒律之人,将自己所行之事分别善恶逐日登记,以考验功过,称为'功过格’。道教徒也有用功过格自记日常行为的善恶,作为权衡鬼神降与祸福的标准。”(《辞海》1999年版) 以“辞源”名书,意即词语之源。功过格肇制于金代,明代袁黄持行功过格,乃四百年以后的事矣。《辞源》以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