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辞 [ kè cí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kè cí ] 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张斌先后主持完成了三十余项国家、部、省级攻关项目,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多在航空、航天等...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刻辞是由“刻”和“辞”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刻指苛刻、挑剔,辞指言辞、语言。刻辞指过分苛责、挑剔别人的言辞。常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批评过于严厉或刻薄。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刻辞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辞过于苛刻、挑剔,以及对他人的批评过于严厉。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对他人的评价、...
刻辞含义解释 刻辞[ kè cí ] ⒈ 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 什么是刻辞引证解释 ⒈ 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金石刻尽 始皇帝 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 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这个铜权的一面刻着...
刻辞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kè cí,意思是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刻辞 拼音 kè cí 注音 ㄎㄜˋㄘㄧˊ 释义 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
刻辞指的是古代将文字镌刻于金属或石质材料之上的一种文字形式。这种文字形式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秦始皇时期,金石刻辞均为其个人所为,而后来的继承者若继续进行刻辞,则不再称其为“始皇帝”。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也提到了...
家谱刻辞,记载家族世系的殷墟刻辞。作“某子曰某”、“某弟曰某”的形式。主要有《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1506、《殷契卜辞》209两例。前者即著名的“儿家谱刻辞”,记载了儿家族中自先祖吹以下11代13人的名字,原为摹本,《殷虚卜辞综述》图版贰拾下曾著录过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拓本,《英国所藏甲骨...
刻辞 《刻辞》 更新时间:2023-06-23 11:31:20 词语刻辞 拼音kè cí 书写刻辞 解释 1.镂刻于金石之上的文辞。
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河南安阳出土,高32.2cm,宽19.8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这是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骨版正面刻辞4条,背面2条,共160余字,字内填朱。正面第一条记载商王武丁宾祭仲丁;第二条记狩猎时子□堕车;第三条记子□死;第四条是子寅用羌人十,举行宜祭。背面记载天象情况...
《大型牛骨刻辞》是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朝时期的文物。名称:大型牛骨刻辞 年代:商朝时期 来源: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规格:长30.8厘米、宽19厘米 作者:不详 简介:这片大型甲骨阴刻文字并填朱,正面记述甲辰之夕,有大骤风等内容,背面记载北方有敌人入侵等内容。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以后,至今已有1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