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热篇》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第三十二篇文章,本篇所论,涉及五脏热病的临床表现、针刺方法及预后等内容。据经文所述,五脏热病的表现多为实热证候,如肝热病小便先黄,胁肋胀满疼痛,倦怠嗜卧,身体发热等,治疗可取本经及其相表里的经脉之穴位以泄其邪热。至于其预后,则是逢其所不胜之日病甚,邪气肆...
刺热篇,是黄帝内经中关于热病治疗的篇章。通过对热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中医治疗热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刺热篇强调了阴阳五行理论在诊断和治疗热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针灸、草药等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刺热篇主张治疗热病应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平衡气血为基本原则。在治疗方法上,刺热篇...
这一篇讲的内容是《刺热篇》,刺指的是针刺热病的方法。为了让刺法如何能够应用的非常得当,所以这一篇详细的论述了五脏热病的症状、诊断、演变、预后,突出了治病必先识病这样一个思路,这一篇的主要内容是论述热病的刺法,所以叫做《刺热篇》。 这里边还涉及到一些问题,就是除了五脏热病的症状、演变、预后及针刺...
闻道知道33:新解《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西历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农历十月廿二,甲辰年乙亥月庚寅日,小雪。小雪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物极必反,循环往复。阳极生阴,热极生寒。寒水生雪,雪是天气寒冷的产物。寒流活跃,降水渐增,寒气未深...
脾 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腹满泄,两颌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译文 脾 脏感受热病时,先出现头重、脸颊痛、心烦、额头发青、想呕吐和身体发热的症状。当热邪进入脾脏与正气相争时,会导致腰部疼...
刺热,黄帝内经,第三十二章明灯医学组 发布于:河南省 2022.08.04 02:14 分享到 热门视频 00:50 格利logo品牌全新升级! 01:05 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才有教育——上海天华英澳美国... 01:00 南京市宇花小学:提质提优,这场表彰总结会干货满满 00:37 青州市巾帼红公益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14:16 Biowing...
《刺热》首先介绍了刺针的起源、分类、操作基本要领等基础知识。它详细阐述了刺针的使用方法,包括刺针的插入深浅、方向、旋转方法等。在描述刺针的基本技术特点的同时,它也引发了我对穴位、经络等理论知识的深入思考,并对刺针的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刺热》也讲述了刺针治疗的作用原理,它认为通过刺...
16.“刺手少阴、太阳。”此时的针刺手法就是刺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一般在四肢上取穴时,都是以原络穴为主,即主客治疗法,又称原络治疗法。 *手少阴太阳相为表里,故宜刺二经以泻其热。 17.“脾热病者,先头重”,脾臓热的时候,头先重,因为脾主湿。你要记得,病人身上没有痛,但只要他跟你讲感觉身体...
刺热篇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是介绍五脏热病的针刺方法,故名。内容详细地论述五脏热病的症状、诊断和预后,并介绍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及脊椎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