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刺热论黄帝问曰:“五脏热病奈何?”歧伯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之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
各脏热病发作时,面部特定部位会先出现赤色,如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等。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可提前刺治,名曰治未病。热病的预后与治法: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治疗不当则三周乃愈,重逆则死。治热病时,应先饮以寒水,然后针刺,并让患者穿着寒衣,居于寒处,直至身体转寒...
那“刺足厥阴少阳。”这个时候我们就刺嘛,下走,针灸可以做,刺足厥阴肝经,跟足少阳胆经上面,胆经上面。 如果气逆的时候,头痛,一阵一阵的头痛,“员员”,阵阵的头痛,脉冲脉引,冲头会,这个脉气冲到头面上,冲上去头面的时候,是...
你只需要记住刺热论,回头翻一翻相关的中医书籍,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难。再说说手臂痛的情况。如果热病刚开始从手臂开始痛,那就需要刺激手阳明和太阴。其实,你可以通过推理来理解这些穴位。比如,胸胁痛通常与肝和胆有关,所以你会想到足少阳和足太阴。
刺热 一:五脏热病的症状、演变、预后及其针刺疗法。二:热病的色珍,可以从外知内,善为运用,确能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预防的积极意义。三:刺热病的孔穴以及护理方法,如五十九刺、脊椎诸穴和饮之寒水、寒衣、寒处等。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
五十九刺:指具有泻热作用的五十九个穴位,见《素问·水热穴论》。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手阳明: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手太阴肺经。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项太阳: 指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颈项的部分。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足阳明:足阳明胃经。热病先...
《刺热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五脏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还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这些古代智慧至今仍对我们的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些古老的医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让生活更加健康和谐。 《刺热论》的深刻见解和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可以从...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静心解读和感悟《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论》。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论》原文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