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使人们寻求外部知识,推动士人知识结构变化,赴日、美留学兴起,(2)新式学堂发展,实业教育发展,形成比较系统、合理的视野教育制度,社会实业教育和学堂实业教育并举,间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隔断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导致地方资源的再分配,(4)摧毁了现存的社会等级制度,士人走向知识分子,以报刊杂志等舆论阵地形成...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制度史研究,把握趋势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开创中国制度史研究新局面,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历史借鉴。在具体研究工作中,要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13个方面制度体系作为探讨中国...
还有学者在制度史研究中提出了“日常统治”概念,认为过去史学研究长期关注的是重大事件、制度或政治文化,但就国家而言,有其日常状态,即日复一日的统治实践。从这个视角研究制度史,也有一定意义。还有学者主张,研究制度史要从长时段来研究、从整体来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制度的渊源与演变。这些关于制度史研究的理论...
写在简牍上的制度史 江苏东海尹湾简牍中的廉洁元素 图为《后汉书·百官志》书影。汉代推行察举制,《后汉书·百官志》应昭注引《汉官仪》提到,汉代察举之人应符合的条件,首先是要“德行高妙”。(资料图片)在纸尚未普及之前,古人“书于竹帛”。19世纪末以来,众多简帛文献出土,令人大开眼界。出土文献可...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崔禄春教授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史》(以下简称《制度史》)一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制度建设历史的佳作。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制度探索历程,全景式再现了推进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实践路径,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国家制度和完善国家...
制度史是研究社会制度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学科领域。 制度史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变迁过程,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变革。它关注的是制度背后的规则、制度机构和制度运行的演变。 制度史的研究范畴极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古代社会的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包括君主制、贵族统治...
制度史 (一)名词解释 1、察举制: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中制度荐举的一种。察举,即经过考察后进行荐举,是在先秦乡里荐举选士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官制度。此制盛行于两汉,中衰于南北朝,而在其后历代王朝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春秋时期已经有通过基层逐级察举,由地方官向国君推荐入才的制度。在...
摘要:中国史学领域里,“制度”是古已有之的词汇,而“制度史”则是20世纪才出现的专史,后者的“制度”含义已与古人眼中的“制度”名同实异。古人所谓“制度”层次丰富,除圣人立制难以变动外,一般的经制与权制均可因时、因势、因事加以调整,属于人们行事的依托。近代形成的新制度观,源于西方冲击下参照西方寻求...
需要明确的是,邓小南教授在这里所谓的“制度”,当为前文侯旭东教授在《“制度”如何成为了“制度史”》一文中所提到的“权制”、“一朝治国之方略”,而有别于汉人乃至唐人所认为的圣人在符合天道运行规律之下所进行的“圣人创制”中的制度。因此不难看出,邓小南教授所提出的作为过程的制度史中所涉及的“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