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知赋》是韩愈的一篇辞赋作品,以下是原文及翻译: 原文: text 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纷扰扰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宁安显而独裕,顾厄穷而共愁。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于海陬。遇夫人之来使,辟公馆而罗羞。索微言于乱志,发孤笑于群忧。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
韩愈《别知赋》译文: 我生命有限,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拥有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几乎是自寻死路。 然而,追求知识的人,几乎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 而几乎放弃自己,或许就是没有完全放弃。 赏析: 1. 高度的思辨性 在这首诗中,韩愈着重探讨了人生的局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凸显了对人生和知识的深刻思考。他...
《别知赋》是韩愈的一篇辞赋作品,主要表达了他对离别之情的感慨。以下是其译文: 我生命有限,而知识却是无限的。拥有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几乎是自寻死路。然而,追求知识的人,却几乎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这种放弃,或许就是真正的追求。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如同孤独的航船,虽然渴望抵达彼岸,但更多的时候,我...
文谠解释,赋中“镜抽”意指洞察并接纳,韩愈希望杨仪之能洞察并接纳他的微言,而“回辀”则比喻掉回车头,表示对杨仪之的关怀与期待。郭郛连用,指的是外城,象征着广阔的世界。综上所述,韩愈在贞元二十年作此赋送别杨仪之,通过赋表达与杨仪之的深厚友情,以及对杨仪之的关怀与期待。赋中引用《...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韩愈谪居阳山。是年,湖南观察使杨凭派支使杨仪之巡察阳山。在杨仪之离开阳山之际,韩愈写了此赋送别。《别知赋》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斯百一而为收”)写知心朋友难得。韩愈先说自己生活经验体会,慨叹要找个知心朋友着实是不容易的,患难之时得一知心更是...
这篇《别知赋》真是让人感慨万千。韩愈写这篇赋的时候,大概是贞元十九年左右,他因为上书言旱饥,得罪了皇帝,被一贬再贬,处境真是凄凉。然后他遇到了杨仪之,这个人就像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那段灰暗的日子。“余取友于天下”,这句话真是让人感动。韩愈说他在天下找朋友,就像是在找宝贝一样,宁缺毋...
韩愈《别知赋》藉由送别题材抒泄“知己难得”的苦闷与焦灼,背后内寓的是其入仕用世的政治抱负与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之间无法调解的心理矛盾。《别知赋》所以对后世赋家产生如此强大的集群效应,要在其始终符契着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历史文化心理常态——...
《别知赋》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韩愈感慨知心朋友之难寻,强调生活经验与体会,强调患难中的知心之不易,以此烘托下文。第二部分,作者将笔触转向杨仪之,一个学问渊博,谈吐风趣的深度人物,正是难得的知心朋友,韩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三部分,写出了送别知心朋友的不舍与悲痛,泪流满面,...
别知赋名家点评概述如下:黄震的点评:韩公的这则赋文主要表达对知心朋友的珍视,以及对杨仪离去的不舍之情。峻峰的补充评点:赋文首段描绘了知心朋友的难得;接着讲述了获得知心朋友的喜悦;后段则描绘了知心朋友离别时的悲伤;作者以真实情感为线索,构思布局严谨,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实,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