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铭文全拓) 此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零口公社。簋内底部有4行铭文,计32字。记载周武王征商,...
利簋的造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它的腹部和方座座壁的纹饰以饕餮纹...
簋是装米饭的青铜礼器。利簋(lì guǐ),又名武王征商簋,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所以命名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器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
记载武王克商的重要青铜器:“利簋(guǐ)”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周武王时期的有司(
在我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青铜文化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那段灿烂文明过后同样也有着非常之多的国之重器传承至今,比如我们熟悉的司母戊鼎、青铜人面像等等,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西周利簋的故事。 关于西周利簋的发现,还要将时间追溯到1976年,当时正值陕西省临潼县零口乡村民建设水利工程,在工程建设途中,施工的...
名称: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出土: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乡西段村青铜器窖藏。尺寸、重量: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形纹饰: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时代:西周早期。著录:《文物》1977年8期,《殷周...
【名称】利簋(guǐ)(又称“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年代】西周早期【尺寸】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藏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外观】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从甲骨到金文——《利簋》的典范意义■庆 旭 《利簋》(图1),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cm,口径22cm,重7。95kg。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
利簋(Guǐ),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