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也都证实了该训练方式的可靠性,持续参与发散思维训练等复杂认知任务的确有助于个体创造力的提升与相关大脑区域活动模式的变换。在经过3周的包括各种语言发散思维练习在内的语言创造训练后,研究者发现个体的左顶叶皮层和左侧颞中回激活模式有所改变,并且据此提出个体持续参与发散思维任务能够改变大脑区域活动的模...
先前研究大多只探讨了外源性情绪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内源性的、个体自发思维的情绪性内容如何影响创造力缺少系统的探究。基于此,研究同时考虑了心智游移的成因与情绪性内容,将其分为积极-建设性的心智游移 (positive-constructive daydreaming) 和内疚-焦虑的心智游...
《创造力研究杂志》(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是一本以Multiple综合研究为特色的国际期刊。该刊由Taylor & Francis出版商创刊于1988年,刊期4 issues/year。该刊已被国际重要权威数据库SCIE、SSCI收录。期刊聚焦Multiple领域的重点研究和前沿进展,及时刊载和报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为该领域同行进行快速学术交流的...
回顾近70年来的创造力研究历程,大体经历了认知心理学(聚焦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人格心理学(聚焦创造型人格的塑造)、心理测量学(聚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产品和创造性环境的测评)、实验心理学(聚焦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动机等实验研究)、神经生物学(聚焦...
一、创造力研究的历史 人类对创造力的研究是从人类诞生,开始创造活动起就开始了,但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力研究是始于本世纪初的1913年德国学者塞尔兹对创造力的研究。 (一)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研究创逵力 人类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开始了创造活动,人类进化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创造力不断发展的历史,人类探索创造力...
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创造力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挑战,这也是作者们试图通过本文讨论尝试面对的问题。第一,对创造力的多种理解方式。这不仅源于创造力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因而需要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加以理解,而且它作为一种规范性的、与“进步”相关联的概念正在遭遇挑战。第二,现有研究经常讨论与创造力相关的另一些概念...
设立了自己的创造力培训部门;美国军方、各类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更是重视创意。 5、创造学在日本的推广和普及 日本在1955年从美国引进创造工程之后,发现这一学科非常有用,迅速在全国普 及,把国民创造力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 70年代,日本在创造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超过美国。 1979年“日本创造学会”成立。 4月18日为...
一、国外创造力研究的新问题与新取向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明确阐释创造力的内涵,确定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特征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目前,国际学界对于创造力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内涵研究大体涉及能力本质、互动影响和作用过程三个维度。持能力本质观方面,董奇认为创造力...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创造力被广泛讨论和探索,以揭示其内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的认知过程 创造力的认知过程是指在创造性思维中涉及的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在创造性思维中,个体能够将不同的概念、知识和经验进行组合和重组,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这种组合和重组的过程涉及到灵活性、联想能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