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的现场,刘经南院士身着黑色西装,戴一副黑色眼镜,虽已至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谈及自己的研究领域,他的专业与热情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我国空天信息领域的泰斗,刘经南院士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对于北斗系统和空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刘院士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展现出...
作为明德中学的杰出校友,刘经南院士一直心系母校和家乡的发展。近年来,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校友回湘”的号召,推动在长沙、株洲、岳阳等地成立了北斗产业基地和研究院,对湖南北斗产业发展以及规模应用,进行全局谋划和技术支持;推进“北斗+”与“+北斗”的融合创新应用,推动各行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我们...
刘经南: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湾区之一,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珠江两岸本身的资源禀赋有限,因此需要向周边地区拓展,特别是东西两翼。阳江地区因其优越的风能资源和地理位置,成为大湾区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员交流的增多,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10月28日,在明德中学建校120周年教育成果展上,当“中国GPS之父”刘经南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怀求体育馆内瞬间掌声雷动,而当已过耄耋之年的刘经南神采奕奕起身致谢时,明德学子们彻底沸腾了,欢呼声排山倒海。中国研究GPS广域差分技术的第一人、我国第一个GPS商品化软件的研制者、著名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
刘经南指出,遥感监测技术在碳中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遥感卫星和地面基站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监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验证传统方法的准确性,并为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刘经南表示,未来将继续提高遥感监测技术的精度和效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979年,36岁的刘经南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回了阔别已久的母校,终于走在了“当科学家”的理想大道上。怀着对流逝岁月的无限追悔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刘经南如饥似渴地钻研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在紧张与忙碌中悄然度过,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被分配到湘潭矿业学院,在三尺...
岁月流过长株潭,行稳致远刘经南 文丨任彧婵 《生我养我的地方》第七期邀请的嘉宾是刘经南,也许这个名字在大众的印象中不算熟悉,但现在我们每个人手机里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与他密不可分。刘经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北斗/GNSS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专家...
6月10日,刘经南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 刘经南搞研究有一个习惯,对教科书上的证明和理论,他都要先学习然后找出问题和不足,“我可不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来推导它?” 正是这种“怀疑一切,敢于挑战”的精神,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填补了多个空白,创造了数个第一。 为满...
原来刘经南外祖父是黄埔四期学员,后来加入国民党,一直做到中将,并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去了台湾。这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好在刘经南高考成绩高出一般考生许多,招生部门人员思考再三,才没把他的档案退回,但盖章注明:此生不宜录取一类院校。就这样刘经南与“北大”失之交臂,最后被调剂到武汉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