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转换在加速,但依然有一个较长的阵痛期,结构转换期间的经济运行逻辑和规律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具体来看,传统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全面下滑。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发展迅速,但仍然难以弥补房地产下滑造成的缺口。房地产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枢纽,同时也是中国金融和财政稳...
刘元春,男,1982年出生,山东蒙阴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博士,汉语文字学及其应用,华东师范大学,2009。硕士,汉语史,复旦大学,2006。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山东师范大学,2003。工作经历 2017-2018年,韩国庆星大学汉字研究所客座教授...
刘元春:政策不是短期的急救措施,而是标志着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向经济发展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在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中国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向,一系列增量政策相继推出,旨在稳定市场信心并推动经济向优向好发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2024年第十五届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对此次政策转向进行...
刘元春最新发声。4月2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江苏扬州的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以DeepSeek事件为标志,中国科创崛起正在重塑中国资产的估值,中国科创企业正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独特优势。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科创的全面崛起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中国叙事...
中国注册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经济师、管理咨询师,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中共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德方信公司《财税通讯》副主编,注册税务师行业高端人才,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首届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2019年...
刘元春:中国制度的优势,一定要看到它的另外一面,即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会付出代价和成本。我国以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这中间也会面临一些成本问题,这种问题在欧美也是存在的,创新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在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新三样”上,我们利用一些产投...
刘元春,汉族,1963年生,河南南阳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副研究员、硕士生指导老师。1982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中国佛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所、郑州大学现代管理学院求学、工作,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苏州戒幢佛教研究所研究员,曾兼教上海佛学院、觉群佛学院、杭州佛学院等院校佛教史、经典导读、...
在人大就读时,刘元春就对西方经济学理论非常熟悉,加上他是政治经济学专业出身,对东西方差异和中国经济的特色深有体会。“高屋建瓴”是多位曾与刘元春共事者对他的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与刘元春合作过多篇论文和论坛报告,对他的学术思想和治学风格尤为了解。“在国际比较视野和理论对撞...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首先,上半年一系列的稳增长政策,对于我们扩大内需、稳定内需,起到一个基础性的作用。第二,对于稳定我们的预期和基本盘,起到一个坚实的作用。第三,在目前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我们所实施的这样的政策方案也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