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转换在加速,但依然有一个较长的阵痛期,结构转换期间的经济运行逻辑和规律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具体来看,传统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全面下滑。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发展迅速,但仍然难以弥补房地产下滑造成的缺口。房地产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枢纽,同时也是中国金融和财政稳...
刘元春:政策不是短期的急救措施,而是标志着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向经济发展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在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中国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向,一系列增量政策相继推出,旨在稳定市场信心并推动经济向优向好发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2024年第十五届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对此次政策转向进行...
第三阶段,在精准施策的基础上对体制机制进行深度的、大幅度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本轮经济深度调整中暴露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使经济发展步入到新均衡轨道之中。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在第一阶段取得了初步胜利,因此,如何有效推进第二阶段的工作,同时为第三阶段的实施做好准备,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任务。我们需要对当前...
刘元春,男,1982年出生,山东蒙阴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博士,汉语文字学及其应用,华东师范大学,2009。硕士,汉语史,复旦大学,2006。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山东师范大学,2003。工作经历 2017-2018年,韩国庆星大学汉字研究所客座教授...
刘元春,1972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大竹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开放宏观经济学领域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
刘元春:中国制度的优势,一定要看到它的另外一面,即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会付出代价和成本。我国以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这中间也会面临一些成本问题,这种问题在欧美也是存在的,创新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在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新三样”上,我们利用一些产投...
刘元春《求是》发文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资料图。本文来源:《求是》2024/07 刘元春: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其中一条规律性认识是,“必须坚持...
刘元春资料图。由新加坡非营利组织通商中国主办的2024慧眼中国环球论坛(FutureChina Global Forum 2024),于2024年10月18日开幕。以下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讲话全文。 刘元春:这次不是“放点水” 我相信在座诸位会对于当前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有三个疑问。
刘元春重磅演讲:对未来金融特性的几点看法(全文)刘元春:解决卡脖子问题,这几年要见分晓 2023资产管理年会于2023年8月12日在上海举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出席并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刘元春:目前形势变化很大,特别是二十大报告,用三句话进行了很好的提炼。第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