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在西北军任职的刘伯坚取得联系当时刘伯坚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他立即向中革军委汇报并致回信欢迎起义官兵加入红军1931年12月14日黄昏准备就绪的起义官兵依次撤出宁都城次日清晨第26路军1.7万余人在梅江岸边集结浩浩荡荡地开向中央苏区起义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刘伯坚任首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
那时,母子俩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后,邹发生(刘豹生)这个青年即将迎来人生的转折点。人生选择1935年2月,刘伯坚忍痛送养了二儿子,不久他们的队伍又遭遇袭击,他被俘后坚定不屈,一心赴死。3个孩子的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在双亲牺牲44年后,他们是如何相聚的?时间来到1949年的10月,瑞金当地的干部同志,领着两名从...
于是,刘伯坚就成为第二十六路军的“救星”。正如季振同所说:“我参加红军,第一是相信毛主席,第二是相信刘伯坚。”于是,董振堂等派人探听、寻找刘伯坚。在中革军委领导下,在刘伯坚等人的周密组织、策划下,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爆发,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携带2万多件武器,毅然加入红军。“宁都暴动是中国...
刘伯坚 刘伯坚(1895—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辛亥革命前夕,他目睹国是日非、民不聊生的惨状,暗自许下济世救民的理想,从此投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革命洪流。
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赴欧洲勤工俭学期间,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底,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被推举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1926年8月,刘伯坚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应邀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即原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大...
刘伯坚出生于1895年,四川平昌人,出生于一个小商业者家庭。早年时期,他主要在家乡一带读书,1920年,刘伯坚赴欧洲勤工俭学。在欧洲读书期间,刘伯坚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在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也了解到俄国的十月革命,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2年,刘伯坚与周总理、赵世炎等人在欧洲建立...
其实刘伯坚如果留在四川同样很有前途,因为当时的县官陈秉坤早就看上了他,希望刘伯坚给他当秘书,但刘伯坚深知川人不出夔门成不了大器,于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去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刘伯坚开始潜心研究马列主义著作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精髓,他还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等人,大家一起为信仰而奋斗。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聂荣...
1979年,在刘伯坚夫妇牺牲44年后,三兄弟才首次相聚,而小儿子为了报答养父母的恩情,甘愿在农村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刘伯坚临刑前的托孤信 1895年,刘伯坚出生在一个小商业的家庭中,6岁入私塾,后到师范学校读书。或许是从小目睹民众苦难,又在学校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从此,刘伯坚便踏...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这是1935年3月20日,刘伯坚烈士就义前写给妻子王叔振的最后一封家书,字字句句,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