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分司官有三种类型:一是安置罢黜者,二是远黜量移者,三是性乐恬退者。又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排挤者,罢黜和远黜量移者;二则是因对政治失望、躲避政治陷害、因自身疾病等原因而自求者,或是希望长久恬淡隐退者。 长庆四年(824年)九月,白居易就...
分司东都(洛阳),是啥意思?唐帝国以长安为上都,以洛阳为陪都,分别称为京师和东都,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陪都,但最重要的陪都还是洛阳,唐帝国在东都洛阳建立了一套分司官制度。分司东都,其实就是官员被贬到东都洛阳去养老,有些官员出于政治需要,不能把他们下放到地方去,又不能让他们留在长安,就把他们安排到远离长安的...
可见分司官一职,虽然清闲,对一些性格恬淡,年老体弱的官员,却是一个十分优待的职位。待遇丰厚且不用过多操劳 而且分司官一职作为奖赏,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田融曾任太子宾客分司,就是因为其弟田弘正立有大功;文宗时期有一位高重,是因为政绩不错,拜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其二,洛阳地处交通要道,人文环...
“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么旷达啊,白居易,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长达十三年。“达哉达哉白乐天”:这是诗歌的开头,直接以赞叹的口吻表达对白居易人生态度的赞赏,“达哉”意为旷达、超脱。“分司东都十三年”:白居易曾在东都洛阳担任分司官员,这里的“十三年”指的是他...
东都分司官与京师中央官的区别 唐代东都分司官的设置与长安的中央职官系统不同,并不是将中央职官全部设置,而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需要而设的政务或事务性官员,另一种情况是用于安置闲散或被贬黜的官员。前一类官员有具体职事可办,一般都是事务性职官,如宫苑总监、东都苑北面监、东都苑南面监、东都苑...
送sòng许xǔ著zhù作zuò分fēn司sī东dōng都dōu 月yuè旦dàn继jì平píng舆yú,风fēng流liú仕shì石shí渠qú。分fēn曹cáo向xiàng瀍chán洛luò,守shǒu职zhí正zhèng图tú书shū。 棣dì萼è荣róng相xiāng映yìng,琼qióng枝zhī色sè不bù如rú。宾bīn朋péng争zhēng漉lù酒jiǔ,徒tú御yù侍shì...
解析 由于唐高宗、武后时多居东都洛阳,玄宗以后诸帝虽然都居住长安(除短期避乱外),但洛阳原来那一套略同于长安的职官建置并没有省去,凡在那里任职的,叫做分司东都,或称为分司,这些官员都由东都留守总之.分司各官署往往... 分析总结。 由于唐高宗武后时多居东 反馈 收藏 ...
1.分掌;分管。 2.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3.明清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 东都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
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达哉乐天行(一作健哉乐天行)》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