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分司官有三种类型:一是安置罢黜者,二是远黜量移者,三是性乐恬退者。又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排挤者,罢黜和远黜量移者;二则是因对政治失望、躲避政治陷害、因自身疾病等原因而自求者,或是希望长久恬淡隐退者。 长庆四年(824年)九月,白居易就...
分司东都(洛阳),是啥意思?唐帝国以长安为上都,以洛阳为陪都,分别称为京师和东都,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陪都,但最重要的陪都还是洛阳,唐帝国在东都洛阳建立了一套分司官制度。分司东都,其实就是官员被贬到东都洛阳去养老,有些官员出于政治需要,不能把他们下放到地方去,又不能让他们留在长安,就把他们安排到远离长安的...
可见分司官一职,虽然清闲,对一些性格恬淡,年老体弱的官员,却是一个十分优待的职位。待遇丰厚且不用过多操劳 而且分司官一职作为奖赏,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田融曾任太子宾客分司,就是因为其弟田弘正立有大功;文宗时期有一位高重,是因为政绩不错,拜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其二,洛阳地处交通要道,人文环...
解析 由于唐高宗、武后时多居东都洛阳,玄宗以后诸帝虽然都居住长安(除短期避乱外),但洛阳原来那一套略同于长安的职官建置并没有省去,凡在那里任职的,叫做分司东都,或称为分司,这些官员都由东都留守总之.分司各官署往往... 分析总结。 由于唐高宗武后时多居东 反馈 收藏 ...
玄宗以后诸帝虽然都居住长安(除短期避乱外),但洛阳原来那一套略同于长安的职官建置并没有省去,凡在那里任职的,叫做分司东都,或称为分司,这些官员都由东都留守总之。分司各官署往往空存其名,于是朝廷常以贬降或闲废的官员安置在此。这里的官员一般是除按期拜表行香外,只领俸而不任事。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五言古诗。作品原文 命世须人瑞,匡君在岳灵。气和薰北陆,襟旷纳东溟。赋妙排鹦鹉,诗能继鶺鴒。蒲亲香案色,兰动粉闱馨。周孔传文教,萧曹授武经。家僮谙禁掖,厩马识金铃。性与奸邪背,心因启沃冥。进贤光日月,诛恶助...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 开成三年(838),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 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 禹锡精于文,善于诗。 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 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有《刘...
凡在那里任职的,叫做分司东都,或称为分司,这些官员都由东都留守总之。
李员外:指李正封。正封与韩愈、李宗闵、冯宿随裴度征淮西,同为幕府僚佐。及还朝,叙平蔡功,韩愈迁刑部侍郎,李宗阂迁驾部郎中、知制浩,冯宿迁比部郎中,独正封分司东都。此诗作于元和十三年初春。 员外:最早来源于“员外郎”这个官职名。顾名思义,“员外郎”就是说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就是在定员外增制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