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 伟大的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仑是作为一个辛辣的社会批评家而为一般公众所知的,他这一风格的代表作是《有闲阶级论》一书。但从职业上说,他是个经济学家,是政治经济学杂志的第一主编,并在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上有广泛著述。 制度经济学——几...
在这部传记中,他指出凡勃伦的广采博收让他成为他那个时代受过最正规教育的美国人,也使他成为领导美式专业学术发展的理想人选——正是在这时候,以学术为业在美国社会图景中逐渐成为一条受到认可的职业路径(虽然凡勃伦本人因个人生活问题屡遭大学开除)。 本期“文汇学人”特编译《高等教育纪事报》对卡米奇的访谈(Len ...
心理学“凡勃伦效应”有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叫“凡勃伦效应”,经常被人用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上。举个例子:有些商家会利用“饥饿营销”来吸引顾客的购买力,一件商品一上来定价特别高,反而会吸引到很多顾客的青睐和购买;这就考虑到了顾客的面子,攀比心理,尊严通过经济的衬托,变得物质化。而一件东西打折,价格...
凡勃伦效应(Veblen Effect)是指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需求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现象。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提出,用以描述上层社会对奢侈品的需求,尤其是那些价格高昂、展示财富和地位的物品。 凡勃伦效应与传统的供需理论相悖,在传统经济学中,商品价格上升通常会导致...
托斯丹·邦德·范伯伦(英语:Thorstein Bunde Veblen,挪威语:Torsten Bunde Veblen,1857年7月30日-1929年8月3日),又译为托斯丹·凡勃伦,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卡托(Cato),挪威裔美国人,经济学家,为制度经济学的创始者。著名作品为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及1904年...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并非是美国土生土长的。1857年7月30日出生于康斯威辛州,是挪威移民后裔。父亲是个窘迫的小农场主,养育着包括凡勃伦在内的11个子女。 凡勃伦十七岁时进入卡尔顿学院师从老克拉克,后转至霍布金斯大学读哲学,未能取得奖学金又转至耶鲁大学。 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91年毛遂自荐进入康奈尔大学任...
凡勃伦坚决反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主张从“制度”的分析出发,以建立经济学体系。他所谓制度是指:“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种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包括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结构、法律和营利活动等等,均属于“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边际效用分析 由于“社会习惯”或制度...
【重印直达】凡勃伦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在《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探讨了炫耀性消费的空洞和虚假性,向读者展示了人们在品味、教育、衣着、文化等方面所固守的原则实际上毫无意义。凡勃伦认为,人们之所以固守这些原则,是因为他们相信,真正的成就在于达到某种显赫的财富状态和社会地位。在分析过程中,凡勃...
凡勃伦效应并不仅仅是个经济现象,它触及了更深的社会心理层面。在凡勃伦看来,一件物品的价值并非仅由其物理属性决定,高昂的价格能带来额外的社会效用,即它在社会地位象征方面的影响力。只有当消费者对群体的预期产生共鸣时,炫耀性消费才会真正显现其威力。商业策略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商家利用凡勃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