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施 摘自:佛学大词典 梵语vikalpana,巴利语 vikappana。又作说净。若有一甲比丘,受乙之施与长物(允许比丘拥有三衣一钵以外之物品),甲比丘不得直接受纳,而须将该物逆施给乙;或假定将物品施与丙,然后再受乙或丙之返还,甲比丘始可获得该物,即称净施,乙或丙则称净施者。复以甲比丘对净施者解说施与之...
《大智度论》还将布施分为净施和不净施。净施就是只求解脱涅盘、不为名利等世间福报而行的布施;不净施则是指以妄心求福报而行的布施。 布施是修行的第一步,作为六度之首,它是三学中戒的延伸,布施是属于戒的...
净施于没有受戒的人。 净施是什么?告诉他,我这条牛送给你了,你不能给卖了,你也不能把它杀掉,你最好也不用它的体力,你就养着它,一直养到死为止。这叫净施,清净的“净”布施的“施”。我是送给你的,不是卖给你的。这个“净”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咱俩君子协议,你不能卖、不能用、不能杀,养着一直到...
净施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二种布施之一。更多:https://www.bmcx.com/
一般谈布施,有清净施,有不净施。有的人布施,或者为了炫耀自己很富有;或者是赌气;或者是为了虚荣心;还有的是虚情假意,为以后得更大的好处,用一种买卖的心去布施。这些都叫不净施。清净施是什么?就是要出于慈悲心、平等心、不求回报的心、三轮体空的心去行布施。 阿弥陀佛 2忻州·五台山善住寺...
对平常人来说,能作清净布施的人,是净施主。对出家人而言,按佛所教,接受他人施与清净物品的人,就叫净施主。
第一种:四川话中,用来骂人的,表示混蛋的意思。第二种:施舍物品,五种舍物,皆非净施.何等为五一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
净施者与上相违,名为净施。 復次,为道故施,清净心生,无諸结使,不求今世后世报,恭敬憐愍故,是为净施。 净施是趣涅槃道之资糧,是故言为道故施。若未得涅槃,时施是人天报樂之因。 净施者;如华璎珞,初成未坏,香洁鲜明;为涅槃净施,得果报香,亦復如是。 如佛說:「世有二人为难得...
不清净施 指有执心之布施。又作不净施。为‘清净施’之对称。即虽为布施,然却未能于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轮相离实有之见,而存有粗细之执心。据中阿含卷四十七瞿昙弥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四等所载,若依施者与受者其心之净与不净,可分为:(一)施者净,受者不净。(二)施者不净,受者净。(三)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