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军马场于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皇家马场,也曾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军马场,在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国家...
1951年7月,东北军区成立马政处,马政处隶属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1951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改属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马政局后,东北军区马政处同时改隶属军区后勤部白城办事处管理。东北军区马政处成立后,管理的军马场有牡丹江军马场、四方山军马场、哈拉海军马场、白城军马场、扎兰屯军马场等。西南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一历史时期,以东北民主联军、西北第一野战军为代表的全国各大军区、军分区及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根据军队与国防建设的需要,在地域辖区内依托地方政府设立的军马养殖、繁殖基地和与之相关的管理、经营部门。主要包括中央军委...
1956年9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决定,调整军马生产管理体制,将总后勤部马政局及所属14个军马场移交国家农垦部领导。 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1961年6月,国务院批准总参谋部和农垦部关于军队收回军马场的报告,将农垦部和地方管理的14个军马场归回部队建制,由总后和农垦部共同管理。增设军马场管理局(总后勤部与农垦部共...
红山军马场位于大兴安岭余脉和阴山山脉交汇处的坝上地区,蒙语称这个地区为塞罕达巴罕,汉意为美丽的高岭, 也有许多人称为塞罕坝。红山军马场境内有优质19.1万亩,森林8.6万亩,沼泽地3.2万亩,水域0.3万亩。有吐力根河、红松、烟子窑、沙树柏、老鸹店五条河流,是滦河的主要发源地。军马场属典型的丘陵式...
牡丹江军马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北郊,始建于1947年3月,是东北民主联军组建的首一个军马场。下属9个农业分场和1个砖场、1个酒厂分布在宁安市、海林市和桦南县境内。全场总面积24.37万亩,其中耕地9万亩,林地11万亩。农业产品丰富,工业主要生产空心砖、沸石粉、军中王系列酒类。 牡丹江军马场走过六十个春秋...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横跨甘肃、青海两省六个县,是我国自汉代以来最大的军马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仅次于世界某一著名马场。它坐落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部的祁连山下,拥有总面积2192.5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其中草原面积近百万亩,为马匹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
创建军马场 接到创建任务后,郑新潮开始带领人员到白城子、肇东、扎兰屯、宁安、牡丹江等地考察,选择建场的地址。经郑新潮的推荐与上级组织的研究决定,东北民主联军在地处牡丹江市西北郊外的谢家沟,即原日本特务机关的废墟上创建军马场,军马场隶属炮校党委管理。郑新潮向炮校领导申请要筹建队伍。不料炮兵司令部政委兼...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嵩明军马场地处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莲花池畔,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2006年整体移交,具有67年的发展历史。 嵩明军马场始建于1939年,由当时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批示筹建,1950年12月,云南和平解放至1954年,先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