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又称“晋冀鲁豫边区”。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北,正太、石德路以南。在这里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这里还是《人民日报》创刊号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29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创建...
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驻地,是华北敌后抗战的腹心。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是主战场之一,战争转入反攻阶段,又成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反攻的后方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表现在...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双庙多单拐村和范县颜村铺乡颜村铺,抗日战争后期,曾驻扎着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包括颜村铺革命旧址和单拐革命旧址。颜村铺革命旧址四合院坐东朝西,分前后两个相通院,共有砖木...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辟的重要根据地。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依据形势变化,分批次在华北实行战略展开,先后在晋冀豫、冀鲁豫地区开辟根据地。1941年7-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行政区。到1944年,晋冀鲁豫根据地面积已达60多万平方里,下辖198个县,人口2500多...
“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百姓生存、社会稳定、国家安危。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晋冀鲁豫根据地积极发展水利事业,缓解和减少灾害影响,增加粮食产量,在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保障军需民用,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建设。 旱灾洪灾不断,给群众造成巨大损失 ...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位于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在抗日战争后期,曾驻扎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领导机关和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先后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国家三级...
1937年冬至1938年底,冀鲁豫人民在中共北方局和山东省委的领导下,建立了直南、鲁西南、鲁西北、泰西、湖西五块抗日根据地,为建立冀鲁豫根据地打下了基础。1938年12月以后,为使冀鲁豫地区成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枢纽,八路军主力部队杨得志、黄克诚等部先后来到这一地区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位于平汉路以东,津浦路以西,德石路以南,新黄河以东,横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广大平原一百余县,是联接华中、华东、华北和延安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党在华北敌后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河南境内现辖的濮阳市
到1940年底,冀鲁豫根据地向南发展到陇海路,西面、北面接晋冀豫根据地,东面与山东根据地相邻。1941年1月,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晁哲甫为主任,崔田民、贾心斋为副主任。至此,包括直南、豫北、鲁西南地区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冀鲁豫根据地处在极端困难时期。根据地军民执行精兵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