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双庙多单拐村和范县颜村铺乡颜村铺,抗日战争后期,曾驻扎着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包括颜村铺革命旧址和单拐革命旧址。颜村铺革命旧址四合院坐东朝西,分前后两个相通院,共有砖木...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由晋冀豫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成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37年冬至1938年底,冀鲁豫人民在中共北方局和山东省委的领导下,建立了直南、鲁西南、鲁西北、泰西、湖西五块抗日根据地,为建立冀鲁豫根据地打下了基础。1938年12月以后,为使冀鲁豫地区成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枢纽,八路军主力部队杨得志、黄克诚等部先后来到这一地...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37年底至1938年春,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下,华北重镇太原、济南相继沦陷,国民党军队向南溃退,地方政权瓦解,使平汉、津浦、陇海、石...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又称“晋冀鲁豫边区”。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北,正太、石德路以南。在这里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这里还是《人民日报》创刊号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29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创建...
砥柱中流——晋冀鲁豫根据地 作者:李广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北,正太、石德路以南。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分为太行、太岳、冀南、冀...
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八年艰苦的抗战中,在华北敌后创建的最大根据地。 根据地北起正德铁路,南至陇海铁路,西起平汉铁路,东至津浦铁路。包括直南,冀南,冀中南部,鲁西,鲁西北,鲁西南,豫东,豫北、苏豫皖、苏鲁皖等地区,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人口两千万,约120座县城。超过太行,太岳数...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位于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布展面积20000平方米。集红色教育、参观研学、历史文化、文物承载、古建筑群为一体,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到1940年底,冀鲁豫根据地向南发展到陇海路,西面、北面接晋冀豫根据地,东面与山东根据地相邻。1941年1月,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晁哲甫为主任,崔田民、贾心斋为副主任。至此,包括直南、豫北、鲁西南地区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冀鲁豫根据地处在极端困难时期。根据地军民执行精兵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