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上古奇书《列子》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轩辕裔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
与女娲氏一样,共工氏不为《易经》所载,原因大概与上古时期祝融战共工这场大战有关。《易经》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八卦则是由伏羲氏所创立的。可以这么说,《易经》所讲述的文明,或者说是历史进程基本上都是伏羲氏思想体系。共工氏作为伏羲氏的死敌,自然不会受到伏羲氏的欢迎。《易经》自成书之时,一...
(1)氏族,共工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早在伏羲时代就已存在;(2)官职,共工是分管水利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长;(3)人名,历史上有多位以“共工”命名的共工族首领,最著名的就是与颛顼争帝失败,一头撞折“天柱”——不周山的共工。共工氏的名气很大。《汉书·古今人表》的排名是“宓羲氏、女娲氏...
共工氏(图片来源于网络)一、“共工”乃氏族名而非官称 从汉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共工氏”是个官职名,具体来说是个主管水利的官名,这个汉代(包括)以后的古书说得比较明白,如《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东汉郑玄注认为“共工,水官名。”[1]伪《孔传》说:“共工,官称。”孔颖达《正义》:“《...
共工氏后来发展为春秋时期的共国。郑庄公的弟弟段发动叛乱,最后被剿灭于共。共国,位于今天河南新乡辉县市。据文献记载,共工氏在当时称雄一方,横行一时,剽悍好战伐。与中原英豪尧、舜、禹,甚至五帝之一的颛顼都爆发过激烈冲突。《尚书·尧典》说“流共工于幽州”,这个“战斗的民族”最后被驱逐到遥远的幽州去了...
《管子》记载:“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辉县也是水患滔天,陆地只有十分之三,共工氏便治水,《左传》记载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后来共工氏就变成了水神,他的方法是雍塞,《国语》共工“壅防百川,堕高堙庳yin bi”《太平御览》共工“壅百川以为民害”,辉县...
本题考查课外搜集与积累。 共工,又名共工氏、康回、孔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炎帝后裔,祝融之子。在早期的文献中,共工是尧的臣子,之后演变为古帝王、部落首领,后再转变为神话中怒撞不周山、破坏天体秩序的天神。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反馈 收藏 ...
三、“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共工氏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共工氏就居住在刚刚进入华北平原的黄河岸边,是黄河流域最早进入原始农业文明的氏族部落之一。长期在黄河岸边生产、生活,共工氏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共工氏的治水手段主要有“堕山、崇薮、防川、窦泽”。其意就是:把高山铲平,填满低沟;在河流两边...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属下的共工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或名号为氏。共氏源远流长,渊源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共工氏”。共工氏,古来传说姓姜名垂,是许由之兄,伯夷之父。共工,实际上是一种官职之名,专掌水、工两责。姜垂,为尧帝时期的共工,世袭之职。世人曾有言谓炎帝之后,姜姓能继其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