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是包括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其中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为重要。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建议把法国和西德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领导之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
我们今天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具有国际共识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概念和国际法框架下,以中国全体国民(包括持中国身份证的56个民族成员、港澳台居民和持中国护照的海外侨胞)构成的“中华民族”(Chinese nation)这个政治共同体作为我们的认同对象。如果我们过去在这个问题上的认同意识模糊...
共同体存在方式的不同,决定着共同体意识的不同;与此同时,生成于共同体之中的共同体意识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起到了支撑甚至是重新构造共同体的作用。 作为社会聚合纽带的共同体意识能够给共同体成员带来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形成生活世界的整体性,也就是通过某种共享的价值...
3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路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认为,全球文明倡议体现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尼加...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21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原文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2017年1月18日,日内瓦)...
当地时间8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发表题为《勠力同心携手同行 迈向发展共同体》的讲话,呼吁各方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携手构建发展共同体,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掉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追求和实现共同安全是其应有之义。倡议以实现共同安全为宗旨,立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这一现实,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倡议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仅追溯了中华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在疆域、历史、文化、精神方面的“四个共同”,还包含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及推动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如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重塑转型,世界局势呈现东升西降的发展态势。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如今“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更加凸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