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师真身像(虽历经1200余年,但任能看出一代高僧的坚韧的气质)惠能,唐贞观十二年生,即公元638~713年8月3日圆寂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中国佛教禅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师的开悟偈。大师开创顿悟法门,大兴禅学,使禅宗从此风行全国,速播海外。说法三十七年,度人无数。于唐先天二年,在曹溪...
五祖于是用拄杖在碓头上敲了三下便离开了。慧能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便于当天晚上三更的时候,偷偷地来到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将慧能围起来,以免他人发现,并且给他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豁然大悟。原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慧能一连说了五个何期,以表达自己悟道时的惊喜和见地...
公元713年八月初三,六祖慧能沐浴更衣后,飘然圆寂,后来慧能说法的宝林寺更名为南华寺,慧能的真身现在依旧存放于此,至今千年不坏。慧能一生说法的言教,后被整理成《坛经》,流传至今,所以《坛经》又叫《六祖坛经》,也是唯一一部中国人所著的经典。这就是六祖慧能生前的经历,他3岁丧父,9岁成为樵夫,24岁受钵...
六祖慧能大师,俗姓卢氏,原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是中国禅宗的重要祖师,被尊称为禅宗六祖。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六祖慧能大师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其父原是小官吏,后因过失而被谪居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慧能出生时,父亲已病逝,他靠卖柴养母为生。慧能大师于唐延和元年(712年)返归新...
记得六祖刚到南方弘法时,在广州法性寺小住,听印宗大师讲经。讲经那天,殿前挂着面大幡。两个和尚看见飘动的幡,争论起来。一个说:「幡在动。」另一个反驳:「不对,是风在动。」两人各持己见,吵个不停。这时慧能开口了:「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的心在动啊!」吵架的两个和尚恍然大悟。慧能大师...
因此,后代的著作要不断为慧能“补充”家系资料。后起的《六祖大师缘起外纪》突然出现慧能之父“唐武德三年九月左官新州”的文字,这是《坛经》原本所无的内容,目的在于给暧昧不明的慧能身世提供确定性的信息,没想到用力过猛,反而暴露自身的不可靠。《外纪》托名法海所撰,后世经常作为《坛经》附录刊行,“流毒...
六祖慧能,俗姓卢,广东新兴县人,中国禅宗杰出大师,其《六祖法宝坛经》流传千年至今不衰,被后人将其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年轻时因入客店听闻“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有所悟。 后北上湖北黄梅礼五祖弘忍得法,后因承接衣钵被众徒追赶,为此南下,曾先到曹溪...
时年75岁的六祖慧能大师,派出弟子们到新州国恩寺建塔,并且不断催促他们加紧完工。法海和神会等弟子们,都不明白师父的用意何在,直到这座塔建成之后慧能才揭晓答案。 “现在告诉你们,八月份我就要走了。各位弟子们哪,还有什么疑问就尽快来问吧,我走了以后,恐怕再也没人能教你们了!”(原文出自《六祖坛经·付嘱品...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德圣孔子,第二是道圣老子,第三是智圣六祖惠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禅宗六祖惠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在唐代,一位高僧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广大的慈悲心,创立了禅宗南宗,他就是被佛教界尊称为“禅宗六祖”的慧能大师。慧能大师俗姓...
神秀、智诜、慧安进宫之后,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武则天最想邀请的还是六祖慧能大师。神秀、智诜、慧安也一致认为慧能的境界最高,他是五祖弘忍的衣钵传人。于是,武则天派人邀请慧能大师进宫,一共邀请了三次,都没有成功。前两次一无所获,最后一次收获颇丰,因为当时神秀、智诜已驾鹤西去,慧安也想归养山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