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是佛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唐代的经典《楞严经》。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关比丘(出家人)的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需要注意的细行非常多,细分起来有三千种威仪、八万种细行。 三千威仪: 指出家人的四威仪——行、住、坐、卧,每一威仪都有两百五十条戒律,四个威仪合计就是一千条。
指有关比丘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所应注意的细行。作品出处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出自唐代六祖惠能大师在《大正藏·2008·48册;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中提到的“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来,生大我慢。”作品释义 《楞严经》卷五云(大正19·127a)∶‘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三千威仪是指出家人的四威仪「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的每一威仪有两百五十条,行有两百五十条,坐有两百五十条,卧有两百五十条,立有两百五十条。这四个两百五十合起来就是一千,这一千又分为过去一千、现在一千、未来一千,因此称为三千威仪。再加上以身口七支(杀、盗、淫、妄语、恶口、绮语、...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礼记》:“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中庸》竭力赞扬“圣人之道”所具备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在人与人交往的礼仪上,根据对方的身份,施行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礼节,比如...
“八万细行灭尘劳”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八万细行灭尘劳”全诗《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宋代 黄庭坚佛光影中大杜多,八万细行灭尘劳。爱护有情如眼目,胡奴来供滤水囊。手持白拂起清风,奉持所闻佛直指。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作者简介(黄庭坚)黄庭坚 (1045-1105)...
“八万细行全不顾”出自宋代释宗杲的《颂古六首》。“八万细行全不顾”全诗《颂古六首》宋代 释宗杲三千威仪都不修,八万细行全不顾。只因闹市里等人,被人唤作破落户。兜率内院久抛离,纵归忘却来时路。稽首弥勒世尊,得与麽宽肠大肚。《颂古六首》释宗杲 翻译、赏析和诗意《颂古六首》...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摘自:佛学大词典 为佛弟子持守日常威仪之作法。坐作进退有威德仪则,称为威仪。比丘所应持守之二百五十戒,配以行住坐卧四威仪,合为一千戒,循转三世(一说三聚净戒),即成三千威仪。再配以身口七支(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嗔痴三毒及等分等四种烦恼,共成八万四千。诸经...
这三千威仪进一步细化,通过身口七支进行分类,总计二万一千种。同时,这些行为又与贪、嗔、痴等烦恼进行对应,形成八万四千种细行,这里的八万细行通常指的是一种概数。在不同的教派中,对威仪和细行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净心诫观法》区分了大乘和小乘的戒律,菩萨戒有八万威仪,而声闻戒则只有...
佛教谓僧尼日常 遵循 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五灯会元·六祖下一世·永嘉真觉禅师》:“祖曰:‘夫 沙门 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