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大姓之强者”指的主要是唐末以来盘踞于夏、绥、银、宥四州的定难军节度党项拓跋氏,五代初兴起于麟、府二州的党项折氏,以及居于庆、灵二州间的“西路党项”诸部。由于很早依附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党项拓跋部控制的夏州先后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和后唐长兴四年(933)遭到河东军围攻。然而,拓跋...
一、《拓跋驮布墓志》的主要内容及党项族的源起和发展 《拓跋驮布墓志》记载了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项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也详实记录了志主官职迁转和参与的重要军事活动、卒年、葬地等信息。拓跋驮布家族与元魏同源。“其先黄帝子昌意之后”“当有魏握符建元,历祀数百,典章文物,备在...
西夏简史,中原大地五代十国,党项拓跋偏居一隅 上节说到,黄巢起义(公元878年)之后,拓跋思恭所带领的军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拓跋思恭也被封为节度使,赐李姓,掌管五州之地,拓跋家族开始成为一方势力,有了发展成为藩镇的基本实力。 拓跋家族藩镇雏形建立 经过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之后的唐朝,逐渐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
1、名义上隶于中原王朝而实际上建立了具有割据藩镇性质的拓拔(李)氏,即党项平夏部,仍主要集中于夏、绥、银、宥(靖边西北与内蒙古交界处)等州。 2、麟、府等州为党项折氏、尼也六族、薄备家族、逸利氏、越利氏所据。其中折氏最具实力,与拓拔氏有所区别。五代初年,拓拔氏隶于后梁王朝,而折氏则依附河东...
【编者按】 本文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年第01期,原题为《唐<拓拔驮布墓志>——党项拓拔氏源于鲜卑新证》,作者为段志凌(西安碑林博物馆)、吕永前(吴起县革命纪念馆)。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有删节,原文注释从略。 党项拓跋氏的族源(族属)问题是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且未有定论的民族史热点之一。概括来...
西夏的建立始于唐朝末年,当时的党项羌一共有八大部落,其中拓跋氏党项人是最强大的一支。拓跋氏党项人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鲜卑拓跋氏,他们在北魏灭亡后与羌人融合,形成了党项人。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声称自己是鲜卑拓跋氏的后人,这一主张也得到了《宋史》、《辽史》、《金史》的记载,确立了西夏皇族的来自鲜卑...
支持党项拓跋和鲜卑拓跋同一民族的观点主要有以下理由: 姓氏相同:虽然西夏国王姓李,但他们的祖先与鲜卑拓跋的姓氏相同,都是拓跋。 西夏拓跋自称鲜卑族后裔:《宋史》卷485《夏国传》中,元昊上宋仁宗表章称:“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和《金史》卷134《西夏传》...
由于很早依附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党项拓跋部控制的夏州先后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和后唐长兴四年(933)遭到河东军围攻。然而,拓跋思恭的子孙们凭借坚固的城防和外围的骑兵袭扰,最终熬过了艰难时刻,更使得党项拓跋部成为中原政权再也不敢轻视的势力。 党项拓跋部。来源/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截图 ...
由于很早依附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党项拓跋部控制的夏州先后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和后唐长兴四年(933)遭到河东军围攻。然而,拓跋思恭的子孙们凭借坚固的城防和外围的骑兵袭扰,最终熬过了艰难时刻,更使得党项拓跋部成为中原政权再也不敢轻视的势力。 党项拓跋部。来源/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