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认为党项拓跋氏源出羌族, 《隋书》《旧唐书》《宋史》持有该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党项拓跋氏就是鲜卑拓跋氏之后,是鲜卑拓跋氏西迁到青海,融入到了羌族之中,《元和姓纂》《辽史》《金史》认同此观点。鲜卑拓跋说的主要依据是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 该书记载“开元后,右监门大将军西平公静边州都督拓跋...
因而“贞观以后,吐蕃浸盛,党项拓跋诸部畏逼,请内迁。”唐太宗在接到党项拓跋氏的上表后,以“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置静边处之”,安置党项拓跋氏。其实唐太宗大概还有另一个小算盘:如果放任吐蕃对党项的侵袭,党项部族就可能迫于生存压力而倒戈,那样唐廷在面对吐蕃的同时,还要面对党项诸部之寇扰,并不划算...
一、《拓跋驮布墓志》的主要内容及党项族的源起和发展 《拓跋驮布墓志》记载了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项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也详实记录了志主官职迁转和参与的重要军事活动、卒年、葬地等信息。拓跋驮布家族与元魏同源。“其先黄帝子昌意之后”“当有魏握符建元,历祀数百,典章文物,备在...
主要有以野利部为主的“六府部落”,以拓跋部为主的居庆州陇山之东的“东山部”和居住在“地惟沙碛,俗称平夏”之地的“平夏部”等。而由于中唐以来藩镇割据,党项诸部虽然名义上从属于大唐,实则却分属朔方、振武、夏州、泾原、邠宁、鄜坊、河东等七个节度使管辖。起初,各地节度使为了长治久安,往往选派良吏...
西夏的建立始于唐朝末年,当时的党项羌一共有八大部落,其中拓跋氏党项人是最强大的一支。拓跋氏党项人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鲜卑拓跋氏,他们在北魏灭亡后与羌人融合,形成了党项人。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声称自己是鲜卑拓跋氏的后人,这一主张也得到了《宋史》、《辽史》、《金史》的记载,确立了西夏皇族的来自鲜卑...
西夏建立后,开国君主拓跋氏李元昊自称为鲜卑后代,给了党项拓跋氏起源于鲜卑族的说法一个有力的证词。党项族中的拓跋氏是否就是来自于鲜卑族的拓跋部,围绕这一问题史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至今仍未达成确切结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居住地点相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似的党项族与鲜卑族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往来。12...
偏安一隅的党项族人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各种势力都在忙于相互吞并,没有人在意黄土高原上的党项族人,此刻的党项族人正在这块他们祖辈用鲜血换来的土地上用心耕耘,他们参照唐王朝的政治架构,设立各级政府,任免地方官员,发展地方经济,这一时期节度使的位置一直在党项贵族拓跋部落里世袭罔替。
1、名义上隶于中原王朝而实际上建立了具有割据藩镇性质的拓拔(李)氏,即党项平夏部,仍主要集中于夏、绥、银、宥(靖边西北与内蒙古交界处)等州。 2、麟、府等州为党项折氏、尼也六族、薄备家族、逸利氏、越利氏所据。其中折氏最具实力,与拓拔氏有所区别。五代初年,拓拔氏隶于后梁王朝,而折氏则依附河东...
党项拓跋,民族解密..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存在时间很长的少数民族政权。该政权实际上从唐末就已经存在,在1038年正式称帝,最终于1227年才灭亡。西夏的面积虽小,却长期和宋、辽、金对峙,成为了当时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