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认为党项拓跋氏源出羌族, 《隋书》《旧唐书》《宋史》持有该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党项拓跋氏就是鲜卑拓跋氏之后,是鲜卑拓跋氏西迁到青海,融入到了羌族之中,《元和姓纂》《辽史》《金史》认同此观点。鲜卑拓跋说的主要依据是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 该书记载“开元后,右监门大将军西平公静边州都督拓跋...
一、《拓跋驮布墓志》的主要内容及党项族的源起和发展 《拓跋驮布墓志》记载了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项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也详实记录了志主官职迁转和参与的重要军事活动、卒年、葬地等信息。拓跋驮布家族与元魏同源。“其先黄帝子昌意之后”“当有魏握符建元,历祀数百,典章文物,备在...
1、名义上隶于中原王朝而实际上建立了具有割据藩镇性质的拓拔(李)氏,即党项平夏部,仍主要集中于夏、绥、银、宥(靖边西北与内蒙古交界处)等州。 2、麟、府等州为党项折氏、尼也六族、薄备家族、逸利氏、越利氏所据。其中折氏最具实力,与拓拔氏有所区别。五代初年,拓拔氏隶于后梁王朝,而折氏则依附河东...
党项拓跋氏的族源(族属)问题是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且未有定论的民族史热点之一。概括来说,当代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唐弘嘉、吴天墀等先生为代表的“鲜卑说”,认为党项拓跋氏与建立北魏的鲜卑拓跋氏同源;另一种是以周伟洲、史金波等先生为代表的“羌族说”,认为党项拓跋氏源于羌族。虽然近年不断有相关新墓...
摘要:近年出土墓志为认识党项拓跋(李)氏势力形成提供了珍贵资料。墓志显示唐朝边疆蕃政从羁縻府州向押蕃落使体制转型过程中,拓跋氏成员一方面进入节度使系统任职,另一方面由嗣子绍袭部落权力,形成双轨发展策略。担任定难军节度后,拓跋(李)氏调试自身政治传统和方镇政治运作实际,通过辟署、奏授等行政程序逐步掌握官员选任...
拓拔家能够割据夏州,最感谢的就是黄巢,因为黄巢之乱,整个天下都乱套了,对于南山平夏诸部的节制失去平衡,身为夏州偏将的拓跋思恭伺机而起,自为宥州刺史。夏州拓跋氏第一任【夏州节度使第二十八任】拓跋思恭【…
宋代,党项族拓跋氏在宁夏称帝,建国号为“夏”,创立西夏王朝,公元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立宁夏省,开始有宁夏的名字,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 牡丹乡人~地名由来于2023122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2个喜欢,来抖音,
党项族首领拓跋氏在唐朝时期,两次被赐姓为李姓:《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西域上)记载:“(唐贞观时期李世民,627年-649年),(拓跋)赤辞知宗族携沮,稍欲自归,岷州都督刘师立复诱之,即与思头俱内属。以其地为懿、嵯、麟、可三十二州,以松州为都督府,擢赤辞西戎州都督,赐氏李”。《新唐书》卷二百...
积极推行以蕃俗为本的政策,强调拓跋鲜卑的文化传统,并大力推动拓跋氏与党项族的进一步融合。
1、起源地不同:党项原居青藏高原。中国古代泛称这一带居民为羌族,党项和吐蕃也都被认为是羌族的一支。就语言和风俗习惯而言,党项和吐蕃似有血缘关系。而鲜卑族迁徙到青藏高原的一支是吐谷浑,系出慕容氏,不姓拓跋,慕容氏与拓跋氏之间是宿敌,党项拓跋氏得自吐谷浑几无可能。当代有学者研究西夏语言发现西夏语与安多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