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释义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摘自《宋书·列传·卷五十三》 解释:为:治,治理。质:真实,诚信。文:文采,文饰。 全句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而后才可饰之以文。 赏析:此句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
“先质而后文”主张体现的核心价值观 “先质而后文”的主张体现了墨子实用主义、以人为本和追求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实用主义是墨子的重要思想特征,他强调一切活动都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先质而后文”的主张中,墨子将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放在首位,认为只有在...
从另一个角度看,墨子的“非乐”,主要是强调美与善的联系。他曾以日常生活的食、衣、住为例,说明艺术和审美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墨子佚文》所谓“先质而后文”,就是说事物的使用价值先于...
思想内涵: 墨子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种思想主张体现了墨子对于实用性和真实性的重视,与“先质而后文”的理念相契合。 综上所述,墨子“先质而后文”的主张在《墨子》一书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
墨子先质而后文的主张体现了他是个功利主义者,他认为应该先求温饱,他拒绝了艺术。先质后文是墨子的美学观点,质与文本为儒家用语,质指人内在的固有的道德品质,文指人的外在的文饰,墨子将质引申为社会的物质生活,将文的外延扩大为一切审美活动,用先质而后文说明审美和艺术活动要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
”即重质轻文(先质后文)。 [解析]子贡的观点是“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意思是“可惜呀,先生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饰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饰,二者同样重要。(如果否定文饰,就像兽皮去掉毛色花纹,那么)虎豹之革如同犬羊之革。”可知二者...
先质后文 西汉董仲舒推崇儒术的政治主张之一。《春秋繁露·玉杯》:“然则《春秋》之序道也,先质而后文,右志而左物。”董仲舒认为“志为质,物为文”,“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礼制的外在形式必须与内心的虔诚相结合。两者之间,董仲舒更重其“质”,“礼之所重者在其志”。
墨子“先质后文”的审美思想始终贯穿于各种艺术活动当中。 “重质轻文”的艺术审美观。出于“节用”,墨子主张尚“质”而不尚“文”,反对文饰的“美”。墨子所肯定的是与“善”义相类的“美”,或者是与“饰”义相悖之“美”。他认为作为“饰”之“美”,便是与“节用”相对立的“靡费”。因此,他对于...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注释】 选自《宋书·江夷传》。为:治,治理。质:真实,诚信。文:文采,文饰。 【译文】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而后才可饰之以文。 【赏析】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