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并举杂诵跋渠法、威仪法,且详述各戒制戒因缘、戒条释文及其适用情形。其中,杂诵跋渠及威仪二法相当于四分律等之犍度品,即有关僧中所行仪式行事、...
摩诃僧祇律作者:[东晋]法显【摩诃僧祇律(Mahasangha-vinaya)】 Mohesengqilu 佛教戒律书。简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40卷,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所传的广律。早在三国魏嘉平二年(250),有昙柯迦罗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戒本》1卷。东晋咸康中又有僧建于月支国得《僧祇尼羯磨...
【摩诃僧只律(Mahasangha vinaya)】 Mohesengqilu 佛教戒律书。简称《僧只律》,意译《大众律》。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40卷,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所传的广律。早在三国魏嘉平二年(250),有昙柯迦罗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只戒本》1卷。东晋咸康中又有僧建于月支国得《僧只尼羯磨》及《戒本》,于升平元年(35...
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并举杂诵跋渠法、威仪法,且详述各戒制戒因缘、戒条释文及其适用情形。其中,杂诵跋渠及威仪二法相当于四分律等之犍度品,即有关僧中所行仪式行事、...
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并举杂诵跋渠法、威仪法,且详述各戒制戒因缘、戒条释文及其适用情形。其中,杂诵跋渠及威仪二法相当于四分律等之犍度品,即有关僧中所行仪式行事、...
《摩诃僧祇律》简介 《摩诃僧祇律》梵语Maha^sanghika-vinaya,简称《僧祇律》。此律成文于五部并立之前,由根本大众部奉行,乃大众部所传的广律,故又称为《大众律》。此律共四十卷,东晋义熙十四年(418),由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属于《僧祇律》的别录有:佛驮跋陀罗译《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一卷,法显...
历史知识> 僧祇律 书名。全名《摩诃僧祇律》,意译《大众律》。佛教戒律书。东晋法显西行时,于中印度求得。归国后,乃与佛陀跋陀罗译出。四十卷。为印度大众部所传戒律。内有比丘戒法与比丘尼戒法,另载佛本生故事,为研究佛教史之重要参考书。 僧祇律相关 ...
僧祇律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书名)摩诃僧祇律之略称。五部律之一。大众部之律藏也。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具云摩诃僧祇,此翻大众。从众为名,即窟外部。’梵S&amacron;&mdotabv;ghikavinaya。更多:https://www.bmcx.com/...
摩诃僧祇律是怎么样一部律书?摩诃僧祇律又叫:僧祇律,意译:大众律。其梵本是由法显从印度求来,在道场寺与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出,共40卷,本律属大众部所传的广律,六朝时北方稍有弘扬。摩诃僧祇律主要分为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