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集中和控制的效果只见于学院派风格:文人画笔法由于太过随意极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以致不能应对这种挑战。』 南宋 法常半身布袋图 41.3cm × 97.3cm 日本九州国立美术馆藏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一次国际作家会议演讲中说:『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
八大山人在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山水册》中题道:“昔吴道元学书于张颠(旭)、贺老(知章),不成,退,画法益工,可知画法兼之书画。”八大山人僧号期的作品用笔方硬,进入“八大”前期以后逐渐丰厚浑圆,富于变化,这与他学习书法入于画法密切相关。他的书法亦广泛吸收前人成果,功力深厚。绘画作品中因物象少...
南宋 法常 观音图 97.6cm×172.2cm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美国的高居翰说:『牧溪的杰作,也是我们可以比较有信心的鉴定为其所画的作品,是现今保存在京都最大的佛寺大德寺的一副三连画,三连画都不是潇洒的「墨戏」,而是精思熟虑的构图。左右两幅描绘着一只鹤和几只猴子的作品可能原属一对,而中央的观音像可能是一幅...
汤垕其《画鉴》中评价: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戏,粗恶无古法。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收藏家和绘画研究者都将牧溪遗忘。 牧溪《虎》 牧溪为我国绘画史中最为著名的僧人画家,其作品不仅代表南宋禅画的最高水平,在宋末元代中日禅僧的频繁交往中,其作品源源不断的流向日本,对日本水墨画的诞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 网络图片 南宋 法常 鸟荷图 30.9cm×79.4cm 南宋 法常 芦蟹图 37.9cm×88.3cm 法常的《半身布袋图》是道释人物画的巅峰之作。法常《半身布袋图》中的布袋和尚为半身『特写』像,法常具有照相机般瞬间捕捉人与事物的能力,人的...
四大画僧:在中国画史上称“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浙江(弘仁)。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他们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反对摹古,取得创新成就,其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都自具风...
11月6日,由安徽省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合肥市懒悟·贺泽海艺术馆承办,安庆市懒悟艺术馆协办的“得自蒲团——画僧懒悟的笔墨禅境”展在中国美术馆启幕,我们或许可以以此为机,去静心体会那份“游于艺”的超然与安宁。精心布置的展厅中,摆放着蒲团,有些观众坐在上面,静静地感悟着懒悟法师的笔墨禅境。本...
《观音猿鹤图》属于国宝级别文物,这套图画三幅一组,是宋代禅宗画的极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日展出一次。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最经典的《烟寺晚钟图》,就是几...
宋旭(1525年-1605年后),字初阳,明代后期著名画僧。 宋旭性情洒脫清逸,不求仕进。一生好云游,遍历名山大川,深得大自然神韵,精通禅理及养生之道。常禅灯孤榻,飘然去來,世人皆尊为发僧。 明 宋旭《罗汉图册页》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旭善山水,兼长人物,师沈周,学有...
永觉法师,号“无觉子”,名“朱神光”,觉性油画艺术家,中国国内最优秀的油画家之一。其画作中总是充满着一种来自大千世界的美,让人感受到画中蕴含的艺术大家风范。 画僧,顾名思义即僧人画家,兼有画家和僧人双重身份。佛画,指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绘画。这两者既涉及佛教,又涉及绘画,所以也属于“佛教与绘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