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ǎ huáng yuè ] 魏晋南北朝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厚德载物 叹为观止 呼风唤雨 巧夺天工 未雨绸缪 沧海一粟 甚嚣尘上 瞠目结舌 ©...
假黄钺是一个古代中国的荣誉称号,具体解释如下: 一、含义 假黄钺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当位高权重的大臣出征时,皇帝往往会授予其“假黄钺”的称号,这代表着皇帝亲征的意思。后来,这一称号也省作“假钺”。 二、背景与象征 黄钺的象征:黄钺是古代帝王所用的一种兵器,以黄金为饰,后世则用作仪仗。将黄钺借给大...
简单地说,两汉三国时期,假黄钺大于持节,持节大于假节。再看曹魏与蜀汉武将的持节配置。曹魏方面,五子良将中,只有于禁一人“假节钺”,其它四人均为“假节”,蜀汉方面,则是关羽,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张飞为后将军,假节;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无节。持节制度发展到...
“假节钺”又可叫“假黄钺”,其实权力,地位都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因为一般的“钺”,都会用黄金来装饰它,更可以显示持钺人的权势煊赫。在三国前,假节钺(假黄钺)权力和地位是略大于持节的权力的。因为假节钺斩杀高级将领是不需要向皇帝请示的,而持节是需要的,其实也要看皇帝给持节者的权力范围。到...
历史知识> 假黄钺 黄钺,即饰以黄金的钺,本用于皇帝仪仗。三国时特赐出征重臣,以示威重,令其专主征伐。魏文帝黄初三年(222)亲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其后相沿为成制。吴亦有此号,权位虽高,然次于假节钺。晋代无假节钺,而以假黄钺为最高。汝南王司马亮、王导、桓温...
加九锡和假黄钺的含义 一、加九锡的含义 加九锡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在古代中国,皇帝对功臣进行封赏,以表示荣誉和地位的提升。"锡"在这里通"赐",即赏赐的意思。"加九锡"意味着超越常规的赏赐,是对大臣极高荣誉的象征。这种制度往往与皇权的巩固、政治权力的分配紧密相关。二、假黄钺的含义 假...
太和十八年(494年),去世,赠假黄钺,谥号为靖。 元天穆元天穆(489年~530年),字天穆,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平文帝拓跋郁律之后,高凉神武王拓跋孤玄孙,游击将军赠司空元长生之子。元天穆性和厚,美形貌,善于骑射,颇有名气。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尝食典御,迁太尉掾。后进封并州刺史。累迁太尉,录尚书...
假黄钺:魏晋南北朝时,重臣出征往往加有假黄钺的称号。黄钺,以黄金为饰,古代帝王所用,后世用为仪仗...
假黄钺(假节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黄钺(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基本介绍 中文名:假黄钺 时间:魏晋南北朝 出处:《晋书.职官志》 作用: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之意 词语简介,历史渊源,汉魏假节,晋代假节, 词语简介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