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黄钺 [ jiǎ huáng yu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iǎ huáng yuè ] 魏晋南北朝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假黄钺加九锡都督中外诸军事 假节钺和假黄钺是一样吗...
简单地说,两汉三国时期,假黄钺大于持节,持节大于假节。再看曹魏与蜀汉武将的持节配置。曹魏方面,五子良将中,只有于禁一人“假节钺”,其它四人均为“假节”,蜀汉方面,则是关羽,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张飞为后将军,假节;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无节。持节制度发展到...
“假黄钺”是一个古代中国的荣誉称号,具体解释如下: 一、含义 “假黄钺”中的“假”字,有借、代理的含义;“黄钺”则是镀金的钺,原本是皇帝仪仗的一部分,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因此,“假黄钺”意味着皇帝将这一象征权力的黄钺借给某位大臣,授予其代表皇帝亲征的权力。获得此称号的大臣,在出征时拥有极大的军事和政...
假黄钺(假节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黄钺(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魏晋南北朝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假节钺”又可叫“假黄钺”,其实权力,地位都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因为一般的“钺”,都会用黄金来装饰它,更可以显示持钺人的权势煊赫。在三国前,假节钺(假黄钺)权力和地位是略大于持节的权力的。因为假节钺斩杀高级将领是不需要向皇帝请示的,而持节是需要的,其实也要看皇帝给持节者的权力范围。到...
词典解释 :魏 晋 南北朝 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住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周书·静帝纪》:“上柱国、 扬州 总管、 随国公 杨坚 为假黄钺、左大丞相。”《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举伐 吴 ……命 贾充 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以冠军...
加九锡和假黄钺的含义 一、加九锡的含义 加九锡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在古代中国,皇帝对功臣进行封赏,以表示荣誉和地位的提升。"锡"在这里通"赐",即赏赐的意思。"加九锡"意味着超越常规的赏赐,是对大臣极高荣誉的象征。这种制度往往与皇权的巩固、政治权力的分配紧密相关。二、假黄钺的含义 假...
历史知识> 假黄钺 黄钺,即饰以黄金的钺,本用于皇帝仪仗。三国时特赐出征重臣,以示威重,令其专主征伐。魏文帝黄初三年(222)亲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其后相沿为成制。吴亦有此号,权位虽高,然次于假节钺。晋代无假节钺,而以假黄钺为最高。汝南王司马亮、王导、桓温...
,司马昭毫无疑问掌握了曹魏最高军权,假斧钺其实就是假节钺,从司马昭先是假节钺然后才假黄钺来看,假黄钺等级似乎还要更高一点。比较之下不难看出,假节钺虽然和假黄钺差不多,但是假黄钺不仅更为尊荣,手中的兵权也应该大过假节钺,至于张辽虽然是曹魏第一个假节的外姓大将,但手中的兵权却是最低的。
假黄钺就是转让黄钺,钺是一种象征军权的武器,假黄钺就是转让象征军权的帝王专用钺,那就是要搞禅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