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根蓼(学名:Bistorta ochotensis (Petrov ex Kom.) Kom.)是蓼科拳参属植物。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5~40cm。基生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近革质,长5~8cm,宽1.5~3cm,顶端新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茎生叶3~4,卵状披针形,较小具短柄,上部的叶抱茎,总状花序呈短穗状,花被淡红色,...
倒根蓼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具有凉血止血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倒根蓼可用于改善上火所引起的口腔溃疡和口舌生疮,同时对于牙龈肿痛和声音嘶哑、咽喉肿痛也能起到改善的效果。在患者出现咳嗽痰多和痰液粘稠、痰液不易排出症状之后,也可以服用该药物来做治疗。同时对于崩漏和痔疮出血也能起到调理效果。
倒根蓼(拉丁名Polygonum ochotense V. Petr. ex Kom.)又名白山拳参、重楼、草河车、倒根草,是蓼科蓼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它的根状茎粗壮,弯曲,黑褐色。基生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近革质。总状花序呈短穗状,紧密;花被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瘦果长卵形,褐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山...
倒根蓼(蓼科 拳参属)学名Bistoraochotensis(PetrovexKom.)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根茎粗,呈钩状弯曲,黑褐色,密生残存的老茎叶及托叶鞘,多须根。茎直立,有4~6节,无毛。托叶鞘膜质,褐锈色,圆筒状,上部稍宽,先端斜形。基生叶有长柄,柄长7~8厘米,上部有下延的叶翅,叶片狭卵状披针形或卵状...
倒根蓼,别名白山拳参、重楼等,是一种在东北等地广泛分布的药用植物。它的根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尤其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方面表现突出。 倒根蓼的根茎呈钩状弯曲,黑褐色,表面密生残存的老茎叶及托叶鞘。药用时,通常在夏季采挖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后晒干备用。据《中华本草》记载,倒根蓼具有化痰止咳、清热...
倒根蓼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根状茎粗壮且弯曲,呈现出黑褐色的外观。这种植物的茎直立,高度在15到40厘米之间,表面光滑无毛。它的基生叶形状多样,呈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片质地近革质,长度可达5到8厘米,宽度在1.5到3厘米之间。叶片顶端逐渐尖锐,底部则是圆形或微心形,叶柄稍微向下...
倒根蓼的功效与作用是: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咳嗽痰多;痢疾;腹泻;痈疮肿毒;牙龈肿痛;口糜;崩漏;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鲜品15-25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用醋磨汁涂。 摘录 《中华本草》...
倒根蓼,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其主要价值源自其根茎部分。在夏季,最适合进行采挖,这时的根茎较为饱满,新鲜且未受污染。采收时,需去除茎叶和多余的须根,然后仔细洗净,最后进行晾晒以确保其干燥状态。倒根蓼具有独特的药性,其苦而微寒,带有一定的毒性。然而,这种特性使其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多...
1、中医药系列文库倒根蓼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本文提供中医药知识点“倒根蓼”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倒根蓼【概况】: 异名 倒根草(吉林)。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倒根蓼的全草。原植物 倒根蓼Polygonum ochotense VPetrov ex Kam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钩状弯曲,黑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