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修养在生活最基本观点,一是西方的“生命在于运动”,因此西方拳击手、大力士身体肌肉纵横,像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被称为偶像。另一种修养方式是印度的瑜伽,不运动像乌龟一样归于寂静,道教称之为湛然空寂。但是太极玄理认为要“和”所以既不能不动也不能...
本文拟选取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十分重视的文艺家修养论这一视角,考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契合与共振,并就其中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 1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文艺家修养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十分重视文艺家的修...
综而观之,“博学多识”与“公心直笔”是卜大有强调的史家修养论,他倡导的史家修养问题包含着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知识层面的学识修养,即“博学多识”;一是道德层面的道德修养,即“公心直笔”。对于史家来说,具备了“博学多识”的学识修养才能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具备了“公心直笔”的道德修养,才能如实...
中国程朱理学的人格修养论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周敦颐:“无欲”、“静虚”的修养方法 (1)“静虚”:排除一切外在干扰,达到与“诚”合一的境界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礼记.乐记》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太极图说》 (2)无欲: “无欲”是“主静”的重要条件,...
“浩然之气”与孟子的人格修养论 提要:人格修养是孟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道德境界看,浩然之气是道德之气,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从修养工夫看,经由道德之气与食色之气的博弈,借助个人与社群的互动,方能成就道德的人生;从伦理秩序看,内心的规矩是四心、四德,外在的规矩是五伦,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周敦颐的道德修养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强调“无欲,主静立人极”。人极是其目标,而“无欲主静”是具体的修炼路径,此道德修养方法的提出基于诚本体的基础之上。通过无欲的方法达致静的人极正体现了人性本身的伟大,无欲以学圣是其理论的宗旨。这种无欲的道德修养方法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无欲主静、惩忿窒欲、...
孟子思想:“养气”的修养论《孟子》有一个很有名的寓言,叫“揠苗助长”。现在都认为这个寓言是告诫人们做事情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其实,孟子讲这个寓言的目的,是告诫人们一个关于“养气”的道理:“浩然之气”的培育要靠内在的积蓄,不能急于求成地从外部获得。孟子所说的“气”,是指一种以道义为基础...
中国古代书论选读之书法修养论 一、 人品论 1. 西汉·扬雄《法言·问神》; 2.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柳公权传》; 3. 北宋·欧阳修《笔说》; 4. 北宋·苏轼《题鲁公帖》、《跋钱君倚书遗教经》; 5. 北宋·朱文长《续书断》; 6. 元·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 ...
——《生活传统修养》 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认识生活,全面的艺术修养,这三个方面很重要。真正的学术可以说没有什么奥秘,它不是宗教,正确的道路就是奥秘。中国艺术有一个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讲人品和画品的统一。人品不好,画必然不好。一个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讨好和欺骗。 ——《生活传统修养》 艺术家除了聪明以...
孔夫子关于人生修养的“三论”,你需要知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论语》的思想精髓。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做人是根基。做好了这个大写的人,即使面对一些复杂的环境,即使小德有出入,大德上也会不逾闲(出自《论语》: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身心修养之本,孔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三论”,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