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业务,“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是农业经营者向保险公司购买基于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的目标价格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又通过场外看跌期权为承保标的进行“再保险”操作,以对冲价格下跌带来的赔付风险,并将养殖户面临的跌价风险以保险产品的形式转移到期货市场,形成风险逐级传递与化解的农业风险...
广发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联合太平洋保险创新推出鱼饲料“保险+期货”,将“政策性基本险+商业性补充险”相结合,创新农险产品,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目前已提供风险保障超10亿元,累计承保鱼饲料超50万吨。
“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优化‘保险+期货’,在此政策背景下,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呈现出规模良性增长、保费结构逐步多元、服务‘三农’成效持续显现、业务盈利情况显著改善等积极变化。”中期协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保险+期货”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业务,其...
新华社深圳12月7日电(记者刘开雄)中国期货业协会7日在深圳正式发布《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规则(试行)》。该规则是“保险+期货”业务领域的首份行业自律规范性文件。据中期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则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了证监会的全程指导,并充分征求了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监控、期货公司等各方意见。“保险+期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一头是沾着泥巴站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是精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如何撬动金融创新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的大棋局?什么是“保险+期货”?“保险+...
尤其是过去3年多,“保险+期货”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风险管理名义本金分别为16.13亿元、40.01亿元及311.37亿元,相对应的承保货值分别为314.78亿元、1078.18亿元及1615.57亿元。随着规模扩大,“保险+期货”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期货业协会在规则起草说明中明确指出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统一...
我国期货交易所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保供稳价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保险+期货”这一创新模式,经过8年多的实践,逐渐显示出良好的扶贫成效,成为协同乡村振兴的重要金融手段之一,这一模式也成功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中国经验。“保险+期货”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
近年来,农产品期货、期权不断增多,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农户收益保障备受关注。由此应运而生的金融创新服务模式“保险+期货”,在政策的引导支持下,在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涉农企业和合作社等的共同创新下,为农户或涉农企业提供价格下跌保险服务,发挥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创新“保险+期货”模式 作...
近年来,“保险+期货”在精准扶贫、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202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及场外期权试点项目总计赔付1.15亿元。2021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在白糖、苹果、红枣、花生、棉花品种上支持开展项目21个,保费总计2.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0.95亿元。大连商品交易所将“保险+期货”...
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保障品种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覆盖地域不断拓宽,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早已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