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依文解意】(1)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表现手法,即将个人之 “志 ”依托在某个具体的 “物”上,“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王守
然后,碰见另外一个僧人,不是叉手而立了,而是双手空中画圆相,默然站立,于是又赶忙去给出另一种解读。就这样,源源不断的解读下去,每一则公案给出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先不说答案怎么样,但一定很累吧!实际上这与“禅”背道而驰,依文解意,如在梦里。千七百则公案实际上只有一个答案,一透而过。既然如...
佛不可能自称为佛的。所以这句话必定是佛去世后的高僧所说,不可能在佛经中出现。宋真宗年间释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有类似的句子。中竺中仁禅师(昭觉勤法嗣)。临安府中天竺[仁-二+幻]堂中仁禅师。洛阳人也。来三藏译经所。谛穷经论。特于宗门未之信。时圆悟居天宁。凌晨谒之。圆悟方为众...
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遵元音老人嘱咐,2000年后,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有缘行者,莫失良机。佛教就像寓言,故事里面有故事。佛教的“故事里面的故事”,...
所属专辑:《心经》解读:参悟佛心,领悟佛学 | 般若智慧 喜欢下载分享 王晨阳新国学 依文解意,三世佛冤 2025-01赞 回复@王晨阳新国学 表情0/300发表评论 其他用户评论 自安_0w 想请教:对经书恭敬到这个程度,算不算执着、着相?比如,我开车上班路上背心经或者在办公室工作间隙背心经,是不恭敬吗?但我确实是在认真...
好吧!禅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那么请问,禅师们难道都是一言不发,呆如木鸡,像个哑巴的?当然不是,怎么会! 实际上,禅宗不但说话,还爱讲故事。 比如《五灯会元》卷十九就讲了龙门清远的故事。龙门清远是北宋禅师,刚刚学佛的时候也喜欢提问。但是他每次去问师父,师父都总是说:我不会,我不如你。他的师兄就更...
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依文解意,三世佛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木子Lee8458 于灭未灭 11 关于经文,如来教法非常明确!有三法印,四依法!符合三法印的就是正法,就如法如意如同如来亲口所说。即使他不是释迦牟尼说的,也如同释迦牟尼说的一样!一切教法应依据四依法来看,依法不依人,去看法说的对不对,而不是去...
学习佛经在不执着文字的同时,我们又不能抛弃文字,离开了佛经中的文字我们将无从修行,离开经一个字就同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那就是执著文字,固然三世佛冤。但是你抛弃文字,你怎么学?所以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 这两句话是辩证的,固然不能依靠死在文字下,但也不能脱离这个文字,离开经一个字就是...
师父:依文解意,三世佛冤。如果佛法是如此荒谬而肤浅的道理,也难以流传两千多年了。 //法师,我信心有些动摇了。第一个,看到经中大谈什么造像拜像便能灭尽罪,很不可理喻啊,岂不是和赎罪券一个道理,叫人只要去拜一下佛花点钱造个像就做坏事不要紧了么。这是鼓励偶像崇拜啊。 ...
分享3赞 禅定吧 木子Lee8458 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依文解意,三世佛冤。即使他不是释迦牟尼说的,也如同释迦牟尼说的一样!一切教法应依据四依法来看,依法不依人,去看法说的对不对,而不是去看法是谁说的,比方有人说白衣不能说法,这就违背四依法。依义不依语,去理解里面的含义,而不单单是去看文字。 分享25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