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都是很好的佳作,这3部电影真的建议大家去看看,它们分别体现出了金基德的3大招牌即...
二战后出现的一种电影创作主张,认为电影应该和小说一样明确地、无保留地归功于一位作者,主张电影创作家要向作家用自己的笔写作一样,用作家的摄影机写作。代表人物特吕弗提出导演应该而且希望对他们的剧本和对话负责的观念,认为影片应当明显体现导演的个性,导演应当像作家一样,通过他的作品表现他对生活的观点。作者论的...
而这一次对“导演中心论”的倡导,所推崇和标举的是欧洲艺术电影导演,诸如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柯·费里尼等。 在1957年《作者策略》一书中,巴赞总结作者论是“在一书的创作中选择个人的元素作为参照标准,然后假定它的永恒性,甚至假定它是经由一部接一部的作品而发展起来的。”他提示要警...
作者 《作者》是Marko Sanginetto执导的电影。
《电影作者和作者电影》是由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6年10月1日发行的一本书籍名。内容简介 本书尽情思想着。思想是它的追求。这种思想不是高深莫测的理性体系,而是思想的灵动与跳跃,有时是思想火花的一闪一闪,但是散点成线,就构成全书的思想航标。比如,关于作者电影的个人风格,王方是这样概述的:这些十分个人化的...
当提到“作者电影”,我们不只触及一个专业术语,而是深入法国“左岸电影派”的精神内核,那个曾经以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和亨利·高尔比的《长别离》为代表的沉思与探索的时代。这些电影的创作特征是鲜明的,它们通过跳剪与循环剪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自然音效、台词和音乐融入戏剧化的舞台表演...
二、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的对立 (一)类型电影与希区柯克作品 类型理论是文艺创作中较为古老的理论,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曾经把文学作品划分为史诗、悲剧、喜剧三大类型。直到19世纪末电影被发明,类型理论也深入到电影创作领域当中而逐步形成类型电影,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又称作者论或作者政策理论.其理论渊源,最早发端于法国著名导演亚.阿斯特吕克1948年发表的《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一文.该文认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
狄杰:作者电影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最早发端于法国著名导演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48年发表的《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一文。文中第一次提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银幕“写作”。有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