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都是很好的佳作,这3部电影真的建议大家去看看,它们分别体现出了金基德的3大招牌即...
二战后出现的一种电影创作主张,认为电影应该和小说一样明确地、无保留地归功于一位作者,主张电影创作家要向作家用自己的笔写作一样,用作家的摄影机写作。代表人物特吕弗提出导演应该而且希望对他们的剧本和对话负责的观念,认为影片应当明显体现导演的个性,导演应当像作家一样,通过他的作品表现他对生活的观点。作者论的...
除此之外,作者电影中的少年王憨(《我11》)、犯人陶兰(《过年回家》)、农民老二(《卡拉是条狗》)、盲人推拿师(《推拿》)、老炮六爷(《老炮儿》)等,创作者将关注点放在这些亚文化群体身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地位的呈现,符号式地再现他们在特定生存背景下的生存境遇。 其次,地域符号是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符号体现。
作者电影再度崛起——嗯,听起来有点耸动。这个结论来自《大西洋月刊》。在 1 月份一篇名为《2018 奥斯卡,作者电影之年》的文章中,《大西洋月刊》写道,“90 年来头一回,角逐最佳导演的 5 位提名者都是自己写的电影剧本。”他们包括格蕾塔·葛伟格与她的处女作《伯德小姐》,乔丹·皮尔与他的处女作《逃出绝命...
作者电影再度崛起——嗯,听起来有点耸动。 这个结论来自《大西洋月刊》。在 1 月份一篇名为《2018 奥斯卡,作者电影之年》的文章中,《大西洋月刊》写道,“90 年来头一回,角逐最佳导演的 5 位提名者都是自己写的电影剧本。” 他们包括格蕾塔·葛伟格与她的处女作《伯德小姐》,乔丹·皮尔与他的处女作《逃出绝命...
狄杰:作者电影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最早发端于法国著名导演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48年发表的《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一文。文中第一次提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银幕“写作”。有众多...
三是影片必须要有某种特定的内在含义。电影《精疲力尽》“作者电影理论”促使各国电影如雨后如笋般地...
作者 《作者》是Marko Sanginetto执导的电影。
在“作者电影”的创作者中,法国导演特吕弗作为“作者电影”的重要理论家与电影创作者,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作为特吕弗的代表作,其在电影《四百击》就以极为生动真实的电影风格讲述了叛逆少年安托万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流浪之路。而时至今日,当重新对这部电影进行审视,其对导演自我人生的投注表达,叙事策略上的...